韓禮德語境模型與認知隱喻的構(gòu)建與解讀
本文選題:韓禮德語境模型 + 隱喻。 參考:《山東外語教學》2012年01期
【摘要】:韓禮德的語境模型包括三個變量:語場、語旨和語式,他認為語境因素和語義結(jié)構(gòu)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借用韓禮德的語境模型對詞匯隱喻、語音隱喻和語法隱喻等多種隱喻形式展開分析,可以多角度顯現(xiàn)語境因素對隱喻構(gòu)建與解讀的制約性,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完成對認知隱喻的理解和把握。
[Abstract]:Halliday's contextual model includes three variables: field, tenor and form. Halliday holds that there is a one-to-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ual factors and semantic structure. Using Halliday's contextual model to analyze various metaphorical forms, such as lexical metaphor, phonetic metaphor and grammatical metaphor, can reveal the constraints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metaphor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cognitive metaphor.
【作者單位】: 洛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魏紀東;;論語用語境對篇章隱喻的影響[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2期
2 張法科;邵新光;;英語語法隱喻的認知理據(jù)及語篇功能[J];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3 李勇忠,李春華;認知語境與概念隱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06期
4 文旭,羅洛;隱喻·語境·文化——兼論情感隱喻:人比黃花瘦[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1期
5 趙霞;;論隱喻識解中認知語境的制約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晶;劉景霞;林俐;;從隱喻的角度分析語篇的銜接與連貫[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汪海波;薛澄岐;佘醒;郭會娟;;圖形用戶界面的隱喻設計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湯英莎;;從語境因素看就職演說的語言特征[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王寶;;隱喻的分類視角及其語篇建構(gòu)功能[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秦秀芳;朱潔;;言語隱喻與非言語隱喻的對比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張慧;崔巖;;標志符號和語言的隱喻認知推理過程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7 王雪孺;;《雪夜林邊駐腳》的認知文體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8 楊學敏;;“互文”=無限釋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9 周娟麗;;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語境觀看委婉語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任園園;;英語中的句法歧義分析與歧義排除策略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超;畢玉德;;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韓國語隱喻知識庫構(gòu)建研究[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袁娟;;隱喻認知推理機制的受制變量研究[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4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與動物習語的翻譯[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莊麗媚;;當代語言哲學的隱喻研究及其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高貞;;名詞化與語法隱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高軍;;隱喻與英語學習詞典中一詞多義詞匯的釋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林雄奇;;Halliday語法隱喻的詩性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蘇嵐;;四種隱喻意義結(jié)構(gòu)下的隱喻翻譯[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徐超;;面向漢韓機器翻譯的隱喻研究及隱喻知識庫構(gòu)建設想[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gòu)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5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明達;多樣性與有限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漆捷;意會知識及其表達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9 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肖建喜;隱喻對針灸學經(jīng)典理論建構(gòu)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德美;球賽新聞報道中戰(zhàn)爭隱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蘇珊珊;俄漢語直線型空間維度詞的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文姣;“以水取譬”—從認知角度考察漢語中“水”的概念隱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玉婷;漢語會話他啟自修型修正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顧錚;英漢比喻類顏色詞語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劉泉;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曉東;從以知語言學角度談新聞英語中隱喻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沈煒;從美聯(lián)理論的角度分析侍意隱喻的作用及其理解過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史謙;經(jīng)濟語篇中隱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繆道蓉;英語名詞化的認知功能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袁毓林;認知科學背景上的語言研究[J];國外語言學;1996年02期
3 文旭,葉狂;概念隱喻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J];外語學刊;2003年03期
4 管振彬;淺談語法隱喻及其實際意義[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郎天萬,蔣勇;從認知角度拓展韓禮德等對英語語法概念隱喻的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6 李勇忠;隱喻的語用闡釋[J];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03期
7 蔡碧霞;;隱喻相互參照映射在語法和概念共建下的理解與描述[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2期
8 張延君;現(xiàn)代英語短語動詞名詞化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1996年04期
9 李麗生,馬艷;試論語境對修辭的制約[J];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04期
10 吳劍鋒;;隱喻·語法隱喻·認知[J];宿州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紅霞;;隱喻在致使句的擴展中的作用[J];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陳正金;;從認知角度看隱喻與中學英語教學[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1期
3 溫凌云;;從隱喻的認知解釋看英語詞匯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32期
4 趙彥榮;;淺析英語修辭格中的隱喻(Metaphor)[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02期
5 李詩平;隱喻的結(jié)構(gòu)類型與認知功能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6 孫志農(nóng);仇旭;;當代隱喻研究的兩種路徑[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劉平;;Lakoff筆下隱喻的特點、問題及啟示[J];宿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陸漢英;;英語與法語中“光”的概念隱喻的相似性研究[J];法國研究;2007年02期
9 梁改萍;;論隱喻在英語經(jīng)濟類報刊文章中的應用[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10 夏珊;;朱麗葉是太陽——淺議詞匯隱喻的認知相似性[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增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西方隱喻研究管窺[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2 楊成虎;;喻體的事件性[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于云玲;楊一博;;哲學視角中的隱喻——從修辭隱喻到認知隱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4 劉先寬;孫若紅;;網(wǎng)絡交流語的隱喻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5 彭懿;;《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新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莊麗媚;;當代語言哲學的隱喻研究及其意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傅敬民;;英語特殊隱喻研究及其漢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戴衛(wèi)平;高艷紅;;垂直方位詞“上/下”“UP/DOWN”隱喻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孟蓓;;認知角度的英漢隱喻對比研究——共性及個體差異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天津大學文法學院 李淑清;隱喻的修辭和認知功能分析[N];山西黨校報;2011年
2 譚學純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修辭學:“交叉學科”抑或“跨學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揚錦;漢語詞匯隱喻的認知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徐慈華;選擇與適應[D];浙江大學;2007年
3 常凌;自戀時代:大眾文化中的疾病隱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霜梅;漢語定中結(jié)構(gòu)的認知隱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慶勛;艾略特詩歌隱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宗金;心理學的意義空間[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艷芳;批評性語篇分析修辭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王松鶴;隱喻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段運冬;電影,,作為隱喻的藝術(shù)[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10 安軍;科學隱喻的元理論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燕;從認知角度探討文學作品中英語詞匯及其隱喻意義[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周妍;中英成語隱喻對比研究及翻譯[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劉洋;對隱喻本質(zhì)的重新思考[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4 馬立敏;漢語者英語學習中母語遷移的隱喻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5 朱紅雷;《紅樓夢》中隱喻的可譯性降低的原因探討[D];西南大學;2009年
6 郭威;惠特曼詩歌中隱喻的認識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7 彭靜;詩歌隱喻的功能性解讀及其認知理據(jù)[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馮向東;詞匯教學理論及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7年
9 趙佳;英詩中的隱喻及其漢譯[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麗;新聞英語隱喻翻譯策略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15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1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