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的再思考
本文選題:詞類 + 標準; 參考:《語文建設(shè)》2012年24期
【摘要】:參照英語的詞類劃分標準,主要從邏輯上對漢語中長期爭論的詞類劃分標準進行分析,指出了這些分類標準中的某些問題,并提出了筆者自己的觀點。詞類劃分和句子成分是兩個系統(tǒng),詞類劃分還是應(yīng)當遵循意義第一的原則。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logically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parts of speech that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ese,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The partitioning of parts of speech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are two systems, and the division of parts of speech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eaning first.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146.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紅曦;漢語詞類劃分的標準[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龍丹萍;;淺論《馬氏文通》狀字的分類標準[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3 李彥宏;語詞與意義的文化解讀[J];唐都學刊;2002年03期
4 馮志純;談?wù)劥_定論文選題的一些問題[J];自貢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5 嵇銀宏;肖文郁;;論今文《尚書》復(fù)合詞的界定標準[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6 緱新華;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副詞的兼類考察及認知解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虎昕;;淺談成功翻譯的關(guān)鍵[J];考試周刊;2009年42期
8 張娜;;西方語言學詞匯研究簡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9 王松;;試論描寫語言學分布理論的缺陷[J];語文學刊;2011年03期
10 陶潔;翻譯的標準、過程及譯者素質(zhì)[J];呼蘭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薛芳蕓;;《醫(yī)古文》中“死”義詞語群的意義探析[A];全國第十八次醫(yī)古文研究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鄭榮馨;;論功能域的概念[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申曉亭;;少數(shù)民族文字拉丁轉(zhuǎn)寫的意義與方案[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丁潔;;最切近的對等[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5年會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孫淑娟;黃國華;;“可”是不成詞語素嗎?——兼談“可”的意義與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郝敏;;現(xiàn)代漢語“不+NP”結(jié)構(gòu)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雷華;雷莉;;“標注詞性”還是“標注詞類”[A];中國辭書論集2001[C];2001年
8 劉國慶;;淺談詞類的辨認[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楊艷;;入門級對外漢語教材詞匯的計量研究——基于四套教材與大綱的比較[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肖霞;;連續(xù)話語中不送氣塞音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潘峰;“未來”詞典[N];山西日報;2000年
2 記者蘇顯龍;邏輯、語言與社會生活座談會召開[N];人民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劉國昌;邏輯混亂、語言失范現(xiàn)象亟待改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4 本報記者 徐 英;“PK”是否該在媒體上被“PK”掉[N];中國商報;2005年
5 邵敬敏;不喜歡戴;盏恼{(diào)皮學生[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6 韓敬體;一部精品詞典[N];中華讀書報;2006年
7 許嘉璐;關(guān)注愛護祖國語言的規(guī)范和健康[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黃彪;語言文字 說“貳”[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本欄由廣東中山圖書館供稿;漢字可能通行全球[N];中國文化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危兆蓋;研究近代中日漢字文化互動的意義[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曄;翻譯的模糊性特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李泉;單音形容詞原型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邱斌;古今漢語方位詞對比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7年
5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杜建國;語言、意向與存在[D];山西大學;2007年
7 趙鐘淑;中韓現(xiàn)代親屬稱謂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尉萬傳;幽默言語的多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康忠德;居都仡佬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趙敏;墨江哈尼族卡多話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愛玲;語篇解碼者視角下的語篇連貫標準[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2 孔亞明;歧義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3 韓婷;從《左傳》與《東周列國志》的詞語對比中看詞義突顯[D];蘭州大學;2006年
4 王偉;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鄒曉玲;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探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馮瑋;釋意理論關(guān)照下的口譯過程模式構(gòu)建[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凌劍春;語法化過程中的意義主觀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8 李晨光;口譯質(zhì)量分析—微量標準與提高方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阿拉騰蘇布達;東部裕固語格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10 王瑩;《說文解字》車部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62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6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