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母語CSL學習者“時間量度形容詞”的混淆分布特征與成因分析
本文選題:CSL學習者 切入點:時間量度形容詞 出處:《華文教學與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本文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對比考察了英、韓、日、蒙、印尼語背景CSL學習者8個表時間的量度形容詞混淆的分布特征與成因。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母語背景學習者的混淆詞在誤用方向、詞際關系、混用頻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異;詞語混淆受到目的語同義詞關系和母語多重因素影響,在母語方面,英語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語對譯詞相同和母語表達方式誤推;韓語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語詞義位誤推、同根詞干擾和組配關系誤推;日語者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漢字詞;蒙語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語詞義位誤推;印尼語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語方言誤用、母語詞義位誤推和同根詞干擾。
[Abstract]:Based on the Chinese interlanguage corpu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Korean, Japanese and Mongolia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djective confusion in Indonesia background CSL learne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misusing direction, interword relationship, mixing frequency and ratio among different native language background learners; Word confus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synonym relationship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native language aspect, the confusion of the English speaker is mainly due to the same transla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expression, while the confusion of the Korean languag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isdeduction of the word meaning in the mother tongue. The confusion of the Japanese is mainly from the homograph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confusion of the Mongolian is mainly from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ve words, the confusion of the Indonesian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isuse of the native dialects. The native-tongue semantic mis-pushing and the same root word interference.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山東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不同母語背景的漢語學習者詞語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2009JJD740005) 北京語言大學校級項目“單音量度形容詞的詞義衍化與語義遷移研究”(12YBB02)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戴浩一;葉蜚聲;;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上)[J];國外語言學;1990年04期
2 蕭頻;劉竹林;;印尼學生特異性漢語易混淆詞及其母語影響因素探析[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01期
3 張博;;同義詞、近義詞、易混淆詞:從漢語到中介語的視角轉移[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3期
4 焉德才;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過程中的“偏誤預治”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魯健驥;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4期
6 張博;;二語學習中母語詞義誤推的類型與特點[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3期
7 周琳;薩仁其其格;;蒙古學習者特異性漢語易混淆詞及其母語影響因素[J];語言文字應用;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宣恒大;;論漢語的具象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魯潔;;從對等的角度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生詞的英語翻譯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武慧慧;;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學生語言偏誤的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4 丁崇明;;韓國漢語中高級水平學生語法偏誤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劉璐;;對外漢語教學中表示否定用法的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6 劉寶;;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研究綜述[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李青苗;;焦點的語義、認知、結構之特點瑣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王明梅;;林肯“葛底斯堡演說”中的順序象似性原則及其文體效果[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7期
9 顏力濤;姚海萍;謝曉明;謝靜;;幾類特殊位置上的有被字標志的被動小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10 楊華梅;;維吾爾族學生使用交互動詞偏誤分析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于廣元;;借代的認知解釋研究[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易維;;基于語料庫的學習詞典詞匯辨析研究[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張芳;漢語核心詞“水”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仇偉;英語乏詞義結構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詹碧文;現(xiàn)代漢語報紙新聞語言證據(jù)范疇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郭曉妮;古漢語物氃位移概念場詞_Y系統(tǒng)及其發(fā)展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宣恒大;現(xiàn)代漢語隱現(xiàn)句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宇炫;泰國中學生漢語使用中的語言變異現(xiàn)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梅那;同素近義單雙音節(jié)語氣副詞習得偏誤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溫莉;漢英表量方式及表量詞的對比[D];南昌大學;2010年
4 胡硯文;漢英句子結構對比:“話題說明”與“主謂賓”[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5 張玉蘭;古代漢語動詞的概念結構及其句法后果[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金;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條件復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蘇文文;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頻率副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健鑫;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V_1+V_(2趨)+來/去”和“O”共現(xiàn)句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芳;漢語第二語言學習者成語學習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羅穎;母語為俄語的留學生習得漢語常用量詞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叔新;;同義詞詞典怎樣處理詞性[J];辭書研究;1983年03期
2 周薦;同義詞語聚合是否須語法屬性一致[J];固原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3 張弓;;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的幾個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4年01期
4 蘇英霞;同譯詞辨析的幾種方法[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5 蕭頻;張妍;;印尼學生漢語單音節(jié)動詞語義偏誤的主要類型及原因[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郭志良;;對外漢語教學中詞義辨析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1期
7 程娟;許曉華;;HSK單雙音同義動詞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4期
8 錢旭菁;;詞義猜測的過程和猜測所用的知識——伴隨性詞語學習的個案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1期
9 李慧;李華;付娜;何國錦;;漢語常用多義詞在中介語語料庫中的義項分布及偏誤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1期
10 張博;;同義詞、近義詞、易混淆詞:從漢語到中介語的視角轉移[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蕭頻;印尼學生漢語中介語易混淆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薩仁其其格;蒙古學生漢語中介語名、動、形詞匯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妍;歐美學生漢語中介語易混行為動詞、心理動詞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2 周琳;對外漢語教材同譯詞語及英語背景留學生使用偏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俊民;對比分析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影響[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馬德元;學生母語對漢語教學的負面影響(下)[J];語言與翻譯;2001年02期
3 雷實;國外高中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一)[J];語文建設;2003年06期
4 古麗白合熱木·依明尼牙孜;對比分析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作用[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5 陳巖,孫鳳波;漢語“了”字句與俄語相關語法范疇比較研究——母語在目的語學習中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6 譚靜;;二語習得——中介語的可變性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力量;晁瑞;;離合詞形成的歷史及成因分析[J];河北學刊;2007年05期
8 胡涵;;百年中文,,內憂外患[J];北京紀事(紀實文摘);2007年03期
9 林泳海;李榮寶;;有關民族兒童語言能力研究的幾個問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張燦燦;;二語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現(xiàn)象[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希濤;;西班牙語母語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t釽]、[t釽~h]的感知與產(chǎn)生[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鄭洵;;對雙語教學的思考[A];都市型高等農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3 傅
本文編號:1664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6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