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文字類型“三相”分類法指瑕

發(fā)布時間:2018-03-15 08:04

  本文選題:文字 切入點:類型 出處:《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周有光的文字類型"三相"說認為,文字有"符形相"、"語段相"和"表達相",文字按照"三相"綜合可以分為表形、形意、表意、意音、表音、音節(jié)、輔音、音素諸種文字。這種分類法是混亂而不科學的。它不僅在"三相"界說方面存在"三相"名稱變化不定、"符位相"分類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語段相"的界定混淆了語言段落與語音段落、"表達法"的說明誤解了字符表達語言的方法等毛病,而且在文字類型分類方面,還存在分類標準冗余重疊、類型歸類沒有分清分類層次、"表達法"分類混淆了文字的"表達法"與"造字法"分類、"表意文字"類型觀錯誤等缺陷。
[Abstract]:Zhou Youguang's "three-phase" theory holds that there are "talismatic", "segmental" and "expressiv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three-phase" synthesis, characte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rm, form, meaning, meaning, phonetic, syllable, consonant, etc.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onemes is confusing and unscientific. Not only does it vary the name of "three-phase" in the definition of "three-pha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mbol phase" lacks a unified standard, and the definition of "phase" is confused. Language paragraphs and phonetic paragraphs, "expressions" instructions misunderstand the way characters express language, Moreover, in the aspect of character classification, there is redundancy and overlap i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ype does not distinguish the classification level, the classification of "expression" confu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xpression" with "character making method", and the "ideographic character" is wrong in type view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商丘師范學院文學院;
【分類號】:H1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有光;;文字類型學初探——文字“三相”說[J];民族語文;1987年06期

2 周有光;;人類文字的歷史分期和發(fā)展規(guī)律[J];民族語文;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良平;從漢字的發(fā)展過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洪增流,彭發(fā)勝;詩歌語言的維度:“Image”與意境的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白兆麟;論傳統(tǒng)“六書”之本原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袁文彬;翻譯研究的語篇分析模式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楊運庚,周海霞;古今字與通假字之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3期

6 王丹;;帶指事性質的象形字與指事字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7 何瑞;;原本《玉篇》異體關系初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 李家浩;戰(zhàn)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哲學語言觀述評[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10 稅昌錫;語義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語義特征的提取[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大遂;;常用漢字義系字族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2 梁彥民;;漢字筆畫區(qū)別特征初步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3 樸興誅;;對韓漢字文化教學[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4 孟柱億;;韓漢孿生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5 裴亞軍;馮志偉;;用CFG文法研究漢字結構[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衛(wèi)國;從醫(yī)學人類學和科學社會學角度探討壓痛診斷方法[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2年

2 韓同蘭;戰(zhàn)國楚文字用字調查[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4 景盛軒;敦煌本《大般涅i鎂費芯縖D];浙江大學;2004年

5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黃漢平;拉康與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D];暨南大學;2004年

7 沈澍農;中醫(yī)古籍用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周海波;現(xiàn)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10 韓鴻;中國大眾影像生產(chǎn)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琳;《說文解字》大徐注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劉新民;清代“說文學”專著之書目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2年

3 魏曉麗;《字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觀性差異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王瑞烽;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基礎漢語教材的漢字教學內容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6 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付安權;東鄉(xiāng)族小學生漢語文學習困難與教學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蘇輝;秦、三晉紀年兵器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房振三;信陽楚簡文字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10 蔣玉斌;(?)組甲骨文獻的整理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立華;;口語與書面語關系論——文字僅僅是記錄口語的符號嗎?[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劉稟誠;;欄目牌號與漢語標題[J];新聞愛好者;2010年12期

3 方燕勤;;“火星”字符的構成分析[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謝向陽;;閱讀淺說[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6年Z1期

5 馬效義;;文化變遷中新創(chuàng)文字的不可替換性意義分析——以哈尼、傈僳和納西族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6 張中行;;辭達而已矣[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08年09期

7 王正;;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語篇符號間的銜接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2期

8 依斯特林 ,衛(wèi)道治 ,費錦昌;文字的本質及其與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下)[J];語文建設;1986年03期

9 彭曲云;范偉;;文字符號的圖形化初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年01期

10 周有光;文字的體式變化和結構分類[J];語文建設;198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尚昭;吳支賢;;水族文字研究[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C];1993年

2 芒·牧林;;“戎書”集說[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3 芒·牧林;;匈奴文字初探[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黃榮生;;漢、英姓氏文化差異探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順芝;;六書和漢字構形[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陳好林;;從民族古文字看文字的起源——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專題學術討論筆錄之三[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7 王鋒;;方塊白文的歷史發(fā)展和現(xiàn)狀[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輯)[C];1994年

8 芒·牧林;;古突厥文來源新探[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詹其仙;;淺談漢字與書法的關系[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10 趙峰;;試談異體字整理“從俗、從簡”原則的偏頗[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秀榮;盲文的來歷[N];中國檔案報;2005年

2 巴蜀書社社長 段志洪;保存水書密碼的故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杜峻曉;巖畫古字 奧秘待解[N];人民日報;2005年

4 張涌泉;十年磨一劍[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蒼海;曲中雜音:談漢語文本中不和諧的字母詞[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6 趙強;新象形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陳青松;語詞符號與人類文化符號現(xiàn)象的耦合[N];文藝報;2006年

8 記者 古隆媛;《中國水書》將于10月出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9 雷振岳;用文化敬畏感消解母語邊緣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10 貴陽學院教授 周國茂;布依文創(chuàng)制、修改、推行情況[N];貴州民族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翟宜疆;水文造字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慧宜;傈僳族竹書文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微;漢字的基本特征及其人文文化優(yōu)勢[D];吉林大學;2008年

2 王貞貞;甲骨文與瑪雅文字的符號學意義比較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王崢;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看信息文本的翻譯[D];廈門大學;2009年

4 魏亮珍;漢字性質研究之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李雄偉;論法律翻譯中的語用失誤[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

6 李然;論應用文寫作中的語象[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7 胡竹;語詞意義的神經(jīng)認知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王霞;關于馬丁的語篇語法隱喻分類的再思考[D];延邊大學;2003年

9 陳瑩瑩;假借表達與漢語造字、造詞[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10 宋平;王筠文字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6151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151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82b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