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語用教育觀與母語教師語用能力重構
本文選題:積極語用 切入點:漢語文教育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國家教育意志為本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課程范式。母語教師束縛于指令性課程范式,其思維品質和語用能力日趨格式化。隨著語文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積極語用教育觀得到學術界和語文教育界的共同關注。積極語用教育觀是教師旨在克服學生長期存在的種種消極語用弊癥、激勵其主動表達和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的母語教育新理念。它要求喚醒母語教師積極語用的自覺意識,重構其語用能力體系,練就基于語用規(guī)范的卓越的母語表現(xiàn)力,由此發(fā)展為母語創(chuàng)造力。解放閱讀和活化語用是母語教師語用能力重構的基本途徑。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formed a highly centralized and mandatory curriculum paradigm based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will, and the mother tongue teachers are bound by the mandatory curriculum paradigm. Its thinking quality and pragmatic ability are being formatted day by day. The view of positive pragmatic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common attention of academic circles and Chinese education circles. It is a teacher's view that teachers aim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ragmatic disadvantages of students for a long time. The new concept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which inspires its active expressio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calls for awakening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positive pragmatics of native language teachers, reconstructing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system, and developing their outstanding native language expressive power based on pragmatic norm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language creativity, the liberation of reading and the activation of pragmatics are the basic ways to reconstruct native language teach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度基金項目“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活力漢語的打造”(項目編號:09YJAZH093)研究成果
【分類號】:H1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潘涌;;積極語用:21世紀中國母語教育新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潘涌;;論漢語文課程名稱的歸正與我國母語教育目標的重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智輝;;中國母語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11期
2 王隨仁;;中小學“語文”課程的名稱應變更為“漢語”[J];教育評論;2011年06期
3 潘涌;;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重構漢語文教育目標[J];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08期
4 潘涌;;積極語用:為實現(xiàn)“中國夢”培植持續(xù)增值的文化資本[J];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11期
5 魏洪昌;;班主任如何開展心理疏導及德育培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年03期
6 潘涌;;論漢語文課程名稱的歸正與我國母語教育目標的重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潘涌;;“創(chuàng)造性文化基因”的缺失與培育——對美國大學在華招生考試的深度透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年24期
8 潘涌;;積極語用:撬轉中國母語教育范式的哲學支點[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9 潘涌;;積極語用:從接受本位到表達本位[J];語文建設;2014年04期
10 何春光;;積極語用:讓基礎母語教育充滿活力[J];語文學刊;2014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鮑艷華;從接受到自主:語文學習方式的質變[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奕穎;全球化:漢語文教育的危機與轉機[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3 秦璐;關于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縱深發(fā)展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4 裴瑞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目的觀的演變[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5 魏伊莉;論語文教育目標歸正與學生表達力的培養(yǎng)[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6 于學敬;網(wǎng)絡新詞語的語用價值及教育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7 唐建軍;語文閱讀教學“言語體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潘涌;;積極語用:21世紀中國母語教育新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3 龐學光;論教育之超越[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4 李雁冰;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教育改革;1998年02期
5 項賢明;;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的辯證關系[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景端;母語是根外語是葉[J];檢察風云;2005年10期
2 潘涌;;外國母語評論:從確立目標到煉就能力——外國母語教育的人本指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5期
3 劉楚群;陳波;;大眾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母語素質問題探究[J];社科縱橫;2010年06期
4 嚴力;母語和語言的感受[J];詩探索;1997年03期
5 張強;;漫談大學的語文生活——《什么是健康的語文生活》讀后[J];語文學刊;2013年12期
6 邵士權;善待母語[J];科技文萃;1996年08期
7 白雪;;母語教育政策亟待檢討與修訂——新加坡中學華文教師會聲明[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0期
8 范昌龍,李宏;母語化外語教育[J];外語研究;2002年06期
9 李宇明;;論母語[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1期
10 楊海明,毛宇;世界母語教育發(fā)展趨勢與重慶母語教育現(xiàn)狀的考察和思考——文學啟蒙教育的母語學習專題研究之一[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邢存華;;發(fā)掘音樂母語教育資源,傳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對音樂母語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周劍波;;為金喜善拒說日語叫好——淺議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母語的熱情[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凌德祥;;語言應用的國家戰(zhàn)略與漢語教育的歷史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蘇軍;母語教育要從兒童抓起[N];文匯報;2013年
2 曹建文;領悟母語之美[N];光明日報;2005年
3 杜道流;加強母語教育勢在必行[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4 宋軍朋;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母語教育不容樂觀[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5 廣東 謝濤;大學強制母語教育很有必要[N];中國改革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卜之;讓“母語”越來越親[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梁國祥;母語是民族的靈魂[N];中國教師報;2006年
8 徐冬梅;兒童閱讀:根的工程 花的事業(yè)[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9 邵龍霞;徐冬梅 親近母語從閱讀開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10 成尚榮;民族文化認同與母語教育[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曾曉潔;現(xiàn)代漢語母語教育演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彭_g;魏斯格貝爾的“母語和母語教育”理論及其對漢語漢字研究與教學的啟示[D];復旦大學;2010年
3 章石芳;族群文化認同視野下菲律賓華族移民母語教育發(fā)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林圃;中學母語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挖掘[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龍小珍;一個母親對孩子母語教育的反思[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榮華;漢語母語教育意識的覺醒[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2年
4 藍蕊;母語教育的文化使命[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5 黃瑤;呈現(xiàn)漢語形神之美 構建初中母語教材[D];西南大學;2010年
6 李洪孝;當代大學生母語水平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問題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春明;母語教育和外語教育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8 袁玫;民國時期中日兩國僑民母語教育的理念和價值觀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9 劉雋穎;通識理念下美國大學母語教育現(xiàn)狀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10 楊磊;中美小學母語教材練習系統(tǒng)對比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94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9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