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書韻書編纂中“篇韻”并行模式探索
本文關(guān)鍵詞: 字書 韻書 編纂 篇韻并行 模式 出處:《古漢語研究》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篇""韻"組合是漢語字書韻書編纂的一個傳統(tǒng)。這種"篇韻"并行的字書韻書編纂模式的承襲可以說是古代辭書編纂中的一種重要模式,"雙軌并行"是這一模式類型的重要特征。通過這種編纂類型"雙軌并行"模式的比較,可以更好地分析辭書編纂的傳承關(guān)系,考證語音演變與辭書編纂類型變化的聯(lián)系,對于字書和韻書的歷時比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chapter" and "rhyme" is a tradition in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book rhyme books. The inheritance of this kind of "text rhyme" parallel character book rhyme compilation mode can be said to be an important model in ancient dictionary compilation, and "double track parallel" is this mod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track parallel" model of this type of compil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chronic comparison of word books and rhyme books to better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compilation and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pronunci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lexicographic compilation types.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3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JA13399S)
【分類號】:H1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國光;《四聲篇!番嵳揫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霞;;《四聲篇!芬洱堼愂昼R》字義方面存在的問題[J];漢字文化;2009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亞南;《新修玉篇》注音材料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孫磊;《新修玉篇》異體字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楊霞;《四聲篇!芬洱堼愂昼R》研究(部分)[D];河北大學;2004年
4 劉亮;《四聲篇海》引《玉篇》研究(部分)[D];河北大學;2004年
5 徐艷;《篇!芬队辔摹放c《集韻》的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6 吳潔;《四聲篇!匪垛盼摹芬粝笛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學敏;《直音篇》與《四聲篇!丰屃x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白薇;《直音篇》與《四聲篇!纷诸^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9 盧鵬;《詳校篇!肪幾塍w例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10 李二忠;《詳校篇!放c《四聲篇!丰屃x對比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守均;替“金大俠”解疑[J];咬文嚼字;2005年09期
2 馬欽忠;中國古代字書編纂在文化傳統(tǒng)傳遞過程中的作用[J];辭書研究;1995年06期
3 T·賴特,彭嘉林;評介《現(xiàn)代詩韻》[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3期
4 邊瀅雨;《華東正音通釋韻考》之華音聲母[J];當代韓國;1995年02期
5 關(guān)長龍;;敦煌韻書與漢字辨?zhèn)蝃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6 劉華江;;《韻鏡》列字所據(jù)韻書初探[J];古漢語研究;2009年03期
7 周祖謨;;《唐五代韻書集存》序言[J];語文研究;1983年03期
8 劉曉東;略談漢代大賦[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楊寶忠;論“以義考字”[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趙彥國;;兩種傳世唐人抄本《刊謬補缺切韻》真?zhèn)慰肌嬲撜姹镜臅ㄋ囆g(shù)特點[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啟雄;林雪栶;;漢字字書中的色彩文字[A];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yīng)用——海峽兩岸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韓敬體;;語文詞典編纂者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從王同億先生的《新世紀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起[A];中國辭書論集2001[C];2001年
3 吳潔;;《四聲篇!匪垛盼摹非姓Z與《廣韻》小韻比較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4 侯莉;;試論呂靜《韻集》韻部系統(tǒng)[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5 何曉敏;;為中華詞苑保存一代文獻——施議對《當代詞綜》評介[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6 甯忌浮;;《漢語韻書史》弁言[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7 馬重奇;;專著《閩臺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內(nèi)容簡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方英;;簡談中國古代書籍的編纂[A];高校編輯出版文集[C];1995年
9 王進安;;論韻書編纂中的“助紐”現(xiàn)象[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寧忌浮;;讀《洪武正韻箋》[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靳冬;墨酣筆勁的“壽”字書法[N];中國商報;2002年
2 ;筆清墨韻書精神[N];中國文化報;2005年
3 曾獻文;承先賢余韻書法治新篇[N];檢察日報;2004年
4 郝雨凡;氣勢恢宏的澳門歷史畫卷[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5 浙江 宋文奇;用Authorware制作文字書寫效果[N];電腦報;2002年
6 姚詩煌;探秘宇宙“無字書”(上)[N];文匯報;2011年
7 林玉山;方言韻書的新收獲[N];福建日報;2001年
8 山東大學 王洲明;識典知本 討源窺流[N];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周瑋;十年磨一劍[N];人民日報;2004年
10 文山子;c厼追縊滋竅N];閩南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穆鍵;《皖政輯要》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3 高淑清;《詞林正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吳姍姍;四部福安方言韻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耿軍;元代漢語音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鄒新;《韻略新抄便覽》音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汪銀峰;明末以來內(nèi)丘、堯山語音的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張宏;外向型學習詞典配例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9 呂浩;《篆隸萬象名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秦曰龍;清抄本《五音通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青;金代河北的字書、韻書編纂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2 崔廣利;元明韻書入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譚翠;《唐五代韻書集存》俗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羅琦;黃Ym輯佚韻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劉珂;徽語方言韻書《婺城鄉(xiāng)音字匯》語音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6 張雋;《廣韻》訓(xùn)詁專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趙璐;《干祿字書》字形整理之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8 孫俊濤;明三種韻書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曹潔;《王三》又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銀龍;《合并字學集篇》反切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13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1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