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V某的N”構式的認知語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某V某的N” 構式 語用預設 語用隱含 語力 出處:《外語教學》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認知)構式語法的精神,從認知語用視角初步探討了漢語的"某V某的N"構式,將其分為一式、二式和三式,闡述了它們的語法特征、語音特征、語義特征,重點是論述了語用特征,如"某"的詞性和指稱賦值、"某"的"親你排他性"、語用定位詞、VN的分離性、語用標記性、語用預設、語用隱含和語用歧義。文章指出,該構式通常語用預設了VN是聽者的動作(狀態(tài))且已經(jīng)或可能發(fā)生,VN具有一定的回聲重復性,語義焦點則是V或N。該構式的語力多為允許、勸誘、勸誡、命令、敦促、警告、諷刺或批評,其語用隱含多為催促對方,互不干擾。最后還淺論了似是而非的"某V某的N"。
[Abstract]:This paper, in the spirit of (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discusses the "N" construction of a certain V i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divides it into one, two and three types, and expounds their grammatical features, phonological features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part of speech and referential assignment of "one", the "pro-you exclusiveness" of "certain", the separation of pragmatic locators, pragmatic marker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ragmatic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ambiguity. This construction usually presupposes that VN is the action (state) of the listener and has a certain echo repeatability, while the semantic focus is V or N. the verbal force of the construction is mostly to allow, persuade, admonish, command, urge, warn. Satire or criticism, its pragmatic implication is to urge each other, not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作者單位】: 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
【基金】:四川外語學院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語用翻譯學:寓意言談翻譯研究”(SISU201209,12BYY01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詞匯—構式語用學:語用翻譯學的第一座橋”(12XJA740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寅;;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eat構造”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07年02期
2 梁君英;;構式語法的新發(fā)展:語言的概括特質——Goldberg《工作中的構式》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1期
3 沈家煊;說“偷”和“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年01期
4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構式語法[J];現(xiàn)代外語;2002年02期
5 王寅;;國外構造語法研究最新動態(tài)[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寶勝;;與雙賓句相關的兩個問題——兼論“描寫”與“解釋”的關系[J];漢語學報;2006年02期
2 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張輝,承華;試論漢英語法形式的轉喻理據(jù)與制約[J];外語研究;2002年06期
4 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1期
5 蔣勇,侯國金;對比參照點的語用功能[J];外語教學;2004年02期
6 李勇忠;祈使句語法構式的轉喻闡釋[J];外語教學;2005年02期
7 王寅;;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eat構造”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07年02期
8 李淑靜;試論英語VNX構式[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9 董燕萍,梁君英;構式在中國學生英語句子意義理解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1期
10 梁君英;;構式語法的新發(fā)展:語言的概括特質——Goldberg《工作中的構式》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田阡子;;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詞匯語法理論研究[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孝斌;現(xiàn)代漢語雙疊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4 李杰;不及物動詞帶主事賓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郭圣林;現(xiàn)代漢語若干句式的語篇考察[D];復旦大學;2004年
6 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韓玉國;范疇語法與漢語非連續(xù)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鹿榮;現(xiàn)代漢語供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馮奇;核心句的詞語搭配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10 龔衛(wèi)東;廣義梯級含義理論及其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阡子;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詞匯語法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李芬;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潘冬;雙及物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盧潤;SVOC認知語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儀昌;詞匯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葉華;現(xiàn)代漢語雙量詞構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馮雅;現(xiàn)代漢語雙賓動詞研究[D];魯東大學;2007年
8 宋余亮;俄語現(xiàn)代標注語料庫的理論與實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9 張謙;英漢存在構式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唐一萍;漢語帶賓語動結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2 崔應賢;朱少紅;;主語賓語問題研究概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3 胡明揚;基本句式和變式[J];漢語學習;2000年01期
4 馮志偉;;從格語法到框架網(wǎng)絡[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王寅;主位、主語和話題的思辨──兼談英漢核心句型[J];外語研究;1999年03期
7 王寅;狹義與廣義語法化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8 鄭靚;句式語法對語言研究及外語教學的新啟示[J];外語教學;2005年01期
9 黃昌靜;邵志洪;;英漢雙及物構式引申機制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06年06期
10 王寅;;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eat構造”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竹;;從構式看“被+VI/AP”結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付慧琳;戴衛(wèi)平;;構式語法的特色與局限[J];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劉昕;王維波;;構式語法:認知語言學的新視角[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唐建南;戴衛(wèi)平;;Langacker認知語法與Goldberg構式語法[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江娣;;“去××化”的認知構式語法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鄧媛媛;;“X無可X”構式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王寅;;框盒圖:構式語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國語文;2011年03期
8 曾萍萍;毛繼光;;“越X越Y”構式解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仇旭;;副名結構:語言中的新構式[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郭霞;;文化認知視野下的漢語新詞語——基于《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9)》的研究[J];當代文壇;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云靖;;“NP+的+VP”結構的構式語法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茜;構式語法理論框架下“能”的多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石彥霞;《紀效新書》句法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李文浩;基于突顯觀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鄭娟曼;現(xiàn)代漢語貶抑性習語構式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郭印;漢英致使交替現(xiàn)象的認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王小穹;疑問代詞語義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劉稟誠;現(xiàn)代漢語代詞組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豐蓉;構式語法視角下“起來”中動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沈沖;從漢語兒童語言習得角度淺談構式語法[D];遼寧大學;2011年
3 黃巾格;“被+X”構式的構式語法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王娟娟;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的構式語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黃學強;構式語法下英漢被動構式功能的對比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6 彭星星;從構式語法看漢語諧音仿擬[D];湖南大學;2012年
7 朱小靜;基于EC模型的漢語“比X_2還X_2”構式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8 胡素珍;漢語動結構式的認知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領;基于MIM模型的現(xiàn)代漢語V給構式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10 陸燕萍;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動結式習得偏誤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08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0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