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文化心理與轉喻中文化義的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8-01-28 17:07

  本文關鍵詞: 轉喻 文化圖式 翻譯 文化心理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翻譯活動與文化心理的密切關系,根據源語轉喻中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語認知模式中的呈現情況,歸納出四種文化圖式現象——文化圖式的對稱,文化圖式的缺失,文化圖式的不對稱和文化圖式的相異。針對第一種文化圖式,譯者可以直接采用目的語的對應喻體進行翻譯;針對第二種文化圖式,譯者可以不經過目的語的映射,直接由源語認知模式投射到譯文空間;針對第三種文化圖式,譯者可以通過認知聯(lián)想,間接實現概念層次上的"對等";針對第四種文化圖式,譯者可以拋開源語的語言表達形式,參照其概念結構,用目的語讀者所能接受的語言表達出源語語言形式的概念圖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gnitive model, this paper concludes four cultural schema phenomena-the symmetry of cultural schema. The lack of cultural schema, the asymmetry of cultural schema and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schema. For the first kind of cultural schema, the translator can directly use the corresponding objec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o translate; In view of the second cultural schema, the translator can project directly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cognitive model to the target space without the target language mapping. In view of the third cultural schema, the translator can indirectly realize the "equivalence"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through cognitive association. In view of 4th cultural schemata, the translator can put aside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refer to its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express the conceptual schema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orm in the language acceptabl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作者單位】: 廣東警官學院;
【基金】:廣東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育項目基金資助“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漢英雙語詞匯轉換模型研究”。項目編號:WYM10020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認知語言學對隱喻和轉喻的研究往往是厚此薄彼!盵1(]p6)有關隱喻及隱喻翻譯有著很多較為深入的研究。“而針對轉喻的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漫漫升溫,研究表明,轉喻在一定程度上比隱喻更為基本!盵1(]p19)轉喻是經過長期的文化積淀而逐步形成的,不同民族文化在表達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鄧國棟;;轉喻認知機制及其翻譯策略探析[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顏林海;;翻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方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韓啟毅;漢英借代辭格的理解及翻譯[J];襄樊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王靈玲;;認知語境與文化意象的翻譯[J];學術交流;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蕊;崔中良;;從關聯(lián)翻譯理論視角看《紅樓夢》的轉喻翻譯[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01期

2 尹丕安;石捷;;基于《高級英語》文學語篇中的轉喻認知及翻譯策略[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20期

3 劉敏;朱樂紅;;從認知參照點看漢語賓語代入現象及其對翻譯的啟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4 鄧國棟;;由關聯(lián)理論視角看轉喻翻譯[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5 鄧國棟;;轉喻認知機制及其翻譯策略探析[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管興忠;;莎士比亞戲劇中意象的翻譯——以歷史劇《亨利四世》為例[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1年02期

7 葛衍珍;黃建鳳;;從譯員的主體性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性叛逆論口譯中立原則[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8 王絢子;;認知取向的轉喻顯譯與隱譯研究[J];海外英語;2012年11期

9 劉金龍;;翻譯心理學研究的新收獲——劉紹龍《翻譯心理學》評介[J];民族翻譯;2008年02期

10 周珊;;從認知轉喻的角度看《紅樓夢》中委婉語的翻譯[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茜;[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雷欣;影視字幕中轉喻的認知翻譯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梁偉達;譯者審美心理視角下《水滸傳》兩英譯本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4 白秀敏;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論文學翻譯中的譯者創(chuàng)造性[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阿娜爾古麗;維漢英語借代修辭格比較研究[D];新疆大學;2004年

6 鄧國棟;轉喻構建的認知視角與轉喻翻譯的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06年

7 朱翔;析《紅樓夢》楊譯本的轉喻翻譯策略[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可;借代的語用認知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9 張群;《紅樓夢》兩譯本的轉喻翻譯策略比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王彤彤;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易經》隱喻和轉喻的英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2 劉源甫;論意象文字圖文信息的隱喻理據和功能[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1期

3 董成如;轉喻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顏林海;;西方翻譯認知過程研究概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王寅;認知語義學[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文旭;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7 韓啟毅;漢英借代辭格的理解及翻譯[J];襄樊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年01期

9 謝天振;論譯學觀念現代化[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10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霞;認知語境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昱;崔桂珍;;轉喻的認知語用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畢靖;;語言非范疇化現象中的轉喻機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3 劉麗珍;李增強;韓珍;;文化圖式下“黃色”的英漢文化對比[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費紅霞;;從“找不著北”中看轉喻[J];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5 劉玉婷;;對慣用語的轉喻分析[J];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王萌;;隱喻與轉喻的認知探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7 王娟;;隱喻和轉喻的認知解釋[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21期

8 龔從貴;;通感隱喻轉喻性動因分析——以loud color為例[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Z2期

9 陳長穎;;文化缺省的交際價值[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鄧敏;;網絡語言中的轉喻現象[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賢華;于淼;呂雅娟;;題錄信息的機器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董秀芳;;領屬轉喻與漢語的句法和語篇[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3 魏在江;;語篇轉喻[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陳道明;;借代與轉喻[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張韌;;轉喻的構式化表征[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陳君均;;轉喻與話語分析的語用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高蕊;;從認知角度談“來”字的語法化——從上古到現代的歷時考察[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趙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基于音譯和網絡的命名實體翻譯方法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齊振海;晉小涵;;再論“心”詞語的認知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彭博;;外來詞的作用和翻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外語系 吳澤瓊;文化圖式差異與翻譯的變通[N];光明日報;2009年

2 根秋多吉;我州選送的5篇翻譯論文入選[N];甘孜日報(漢文);2007年

3 本報記者 賈婧;口語翻譯:突破語言通訊障礙的“法寶”[N];科技日報;2007年

4 黃寶生;佛經翻譯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許鈞;譯可譯 非常譯[N];文匯報;2006年

6 李樂毅;現代漢語外來詞譯名“精品”舉例[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7 ;街頭英文標志亟待規(guī)范[N];北京日報;2005年

8 陳天助;茅盾翻譯與現代漢語運用[N];光明日報;2005年

9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韓振宇;論“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譯策略[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龔丹韻;網絡語言何以大行其道[N];解放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莉;轉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勇忠;語言轉喻的認知闡釋[D];復旦大學;2004年

3 王霜梅;漢語定中結構的認知隱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江曉紅;轉喻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5 金美順;空間形容詞“深”的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6 王冬梅;現代漢語動名互轉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閔星雅;助動詞“能”和“會”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廖光蓉;概念形式表征與語義變化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高航;現代漢語名動互轉的認知語法考察[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10 趙學德;人體詞語語義轉移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秀明;漢語服飾成語的轉喻和隱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彥娟;轉喻理解的認知基礎[D];河北大學;2005年

3 王笑菊;轉喻的認知語用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洪振斌;語篇連貫的轉喻視角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群;“手”隱喻的認知性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6 林正軍;從歷時及認知的角度看“一詞多義”現象[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黃仙姬;漢韓五官慣用語認知對比[D];延邊大學;2010年

8 李理;[D];湖南大學;2002年

9 辜瑩瑩;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批判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殷水貴;試論隱喻和轉喻在概念整合中的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14710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4710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f7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