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理論下的維吾爾語照應、指代成分研究
本文關鍵詞:約束理論下的維吾爾語照應、指代成分研究
【摘要】:文章在約束理論的框架下,從深層結構方面分析維吾爾語照應、指代成分的句法結構,旨在進一步揭示維吾爾語照應、指代成分的句法特點。
【作者單位】: 喀什師范學院中國語系;
【分類號】:H215
【正文快照】: 約束理論的原則是在主系統(tǒng)之下相對獨立,但又在句法過程中相互牽制、相互作用的子系統(tǒng)。理論模塊在句法過程中各司其職,將整個過程分片包干,以核查結果的方式在不同的階段上控制生成或轉(zhuǎn)換過程,保留合資格的結構,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過濾器系統(tǒng)負責核查句子的S-結構,而且過濾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麗萍;;《生成語法研究》評介——真理的不懈追求,語言本質(zhì)的真實[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2 高俠;對立·關系·價值——重讀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3 盛明波;;主謂式雙音詞的語素語義特征分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4 劉丹青;;重溫幾個黎氏語法學術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趙瑾;;從標準理論到原則參數(shù)理論——轉(zhuǎn)換生成句法介紹[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6 于偉昌;;胡壯麟《語言學教程》2001年修訂版管窺[J];英語研究;2005年04期
7 彭詠梅;;轉(zhuǎn)換生成語法標準理論綜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8 楊凱;;天賦假說[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9 黃錦章;輕動詞假設和漢語句法研究[J];漢語學習;2004年06期
10 陳振宇;;“知道”、“明白”類動詞與疑問形式[J];漢語學習;200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zhuǎn)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富濤;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簡單謂動句句模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鄒明灼;歸納在知識建構中的認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俠;配價理論與語義詞典[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王姝;緊縮及其句法語義后果[D];吉林大學;2012年
6 王倩;現(xiàn)代漢語增量與減量構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偉;現(xiàn)代漢語代詞隱現(xiàn)的動態(tài)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王霜梅;漢語定中結構的認知隱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瓊;漢語復句書讀前后語言片段的非分句識別[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周琴;泗洪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書華;“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正瑩;漢語中“V成”構式的描寫與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興林;俄語“C_(BETAET)”類無人稱小句的表里值分析及其生成解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龍媛;英語多元問句的優(yōu)先效應及解讀[D];湘潭大學;2011年
5 溫麗婷;英漢序列動詞構式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王磊;英漢關系結構對比[D];延邊大學;2011年
7 孫恩姬;英日朝漢使役句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8 張相明;英漢學習詞典的動詞句法處理——基于句法理論的實證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9 淑琴;《蒙古語語法信息詞典構形附加成分分庫》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10 宋金花;受事主語句的句法語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乃仲;;關于《“打碎了他四個杯子”與約束原則》一文的幾點疑問[J];中國語文;2001年06期
2 楊麗君;;漢語“自己”性質(zhì)重探[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高莉琴;維吾爾語中的空語類[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江娟;;從約束理論A原則看漢語“自己”的照應問題探討[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年04期
5 寧冰;;西方語言學理論中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發(fā)展[J];晉中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6 王林利;易彥池;;約束理論與漢語“自己”一詞[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李歡;;芻議反身代詞“自己”所指對象[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劉偉;代詞隱現(xiàn)的動態(tài)解決方案[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9 任清英;;英、漢語空語類指稱對比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陳茸;張斌科;;現(xiàn)代漢語空語類句法分布探析[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寧;;漢語“自己”與英語反身代詞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強;先設消解機制的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董麗云;重建文本闡釋的約束理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唐世民;結果/使役結構和雙賓語結構的事體結構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德英;漢語反身代詞“約束性”的句法與非句法研究之比較[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晉;中國兒童對C原則的習得[D];鄭州大學;2004年
3 尹亞東;漢語反身代詞的最簡方案解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仰鑫;約束理論與漢語中的反身代詞[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5 邱洪瑞;《莊子》中幾種句式的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馮靜;論領有名詞結構的生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蔣雪挺;漢語反身代詞“自己”的多維思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8 龔敏杰;漢語普通話中的方位主語結構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9 唐奕;基于HPSG約束理論對漢語“自己”與英語“self-”形式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饒萍;PRO照應性約束特征的解釋[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72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7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