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意圖與語境要素的認知激活
本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意圖與語境要素的認知激活
【摘要】:從語境要素這一語用學微觀視角入手,結合話語實例,對它的認知激活貫穿于跨文化交際意圖的順應形成、有效傳遞、認知推理、及時反饋等整個過程進行詳細剖析,并嘗試構建跨文化交際意圖與語境的動態(tài)互生模式;旨在挖掘交際意圖所蘊含的語言、社會、文化等相關信息,彰顯語境要素在跨文化交際意圖推理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13C297)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一、交際意圖的理論綜述意圖是交際者進行交際的始發(fā)機制,它可以激活交際雙方相關的語境要素,調整互有的認知語境,使命題信息得以順暢傳遞和協(xié)調,從某種意義講,言語交際其本質就是一種意圖交際。語境概念最早由波蘭人類學家Malinowski[1]224-227(1923)在《意義的意義》一書中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時偉;;區(qū)域公共文化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劉詠蓮;;文化與體驗:約翰·布萊金的音樂教育思想及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劉小妮;涂靖;;試論前景化和交際意圖的傳遞[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張德祿;論語言交際中的交際意圖[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5 申麗紅;;認知語境的選擇與構建[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張志揚;;歸根復命——古典學的民族文化種性[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7 辛斌;言語行為、交際意圖和預示語列[J];外語學刊;1999年01期
8 鄧雋;羅迪江;;論語用推理的全息交際模式[J];外國語文;2010年06期
9 趙秀鳳;葉楠;;跨文化視域中認知詩學的本土化研究構想[J];外國語文;2012年01期
10 王智玲;谷萍;;文化差異對跨文化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國語文;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勇;從語用學維度審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劉元俠;翻譯等值的存在與實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江憶文;淺議英語寫作中的主題意義表達[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4 程永生;指示、英語時態(tài)系統(tǒng)與英語時態(tài)選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鞠紅;英漢低調陳述結構對比及其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鐘文;;委婉語和合作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袁永芳;英語語篇中的語言指示語拾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陳怡;語境對語義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9 楊麗珍;;英語廣播新聞語篇的及物性特點分析——以一則廣播稿為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10 姜邱焰;;邏輯推理能力在英漢翻譯中的運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玉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核心思想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邱姣;;態(tài)度系統(tǒng)視角下《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點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4 梁素芹;曹杏;;韓禮德情景語境理論觀照下的文學翻譯——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譯本《“!辟t奇跡》個案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5 吳紅;;在語篇教學中加強語用觀的培養(yǎ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6 任麗麗;;高級英語課程的教學理論與方法——個案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7 張玉萍;劉敏;;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8 袁娟;;隱喻認知推理機制的受制變量研究[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楊壯春;;詞典·讀者·語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莉;轉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構轉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宮國華;國際商務信函的語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瑞芹;英漢多義詞“手”的認知研究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李明;論英語習語中的語言世界圖景[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于娜;政治演講中主位及主位推進模式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衛(wèi)青;農村高中英語詞匯習得語境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李振;關聯(lián)—順應理論視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范云;;認知詩學理論的淵源與本土化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羅迪江;;論語用推理的全息性[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熊沐清;;認知詩學的“可能世界理論”與《慈悲》的多重主題[J];當代外國文學;2011年04期
4 梁漢平;;美國文化的核心——個人主義與美國社會經濟發(fā)展[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年05期
5 曾天山;周越;;我國農村青少年流動人員學習需求的調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周素萍;趙京華;張亦明;楊斌;;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及完善[J];農業(yè)經濟;2010年08期
7 冉永平;言語交際的順應—關聯(lián)性分析[J];外語學刊;2004年02期
8 申丹;;談關于認知文體學的幾個問題[J];外國語文;2009年01期
9 熊沐清;;故事與認知——簡論認知詩學的文學功用觀[J];外國語文;2009年01期
10 蘇曉軍;;國外認知詩學研究概觀[J];外國語文;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N];人民日報;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馮德兵;;語篇分析中的意圖性與連貫[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李軍華;;論交際意圖與言語行為[J];求索;2007年04期
3 葉竹鈞;;“關聯(lián)理論”與教師口語中的交際認知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李懷奎;;論翻譯中的語用顯譯——語用翻譯系列研究之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李海川;;交際障礙與語境[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6 牛小艾;;論交際中語言間接度的制約[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年04期
7 張德祿;論語言交際中的交際意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8 劉伊利;制約語篇連貫的語用因素[J];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9 朱紅;;幽默效應的認知語境分析[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年02期
10 張海燕;陶媛;;解析《魯豫有約》電視談話節(jié)目中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宋瀟瀟;;交際意圖與認知語境[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審美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陳夢晴;;也談“言外之意”[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4 李琪;;關聯(lián)理論:闡釋幽默的新視角[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晉瑞;;關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摹狀詞指稱賦值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譯中缺損現(xiàn)象補償?shù)年P聯(lián)論視角[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王曉輝;;繁花時節(jié)讀華章——《言語交際學》讀后思[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張國功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重構:邏輯起點的重立與內涵構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煥輝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學教授;言語交際學的草創(chuàng)與重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s,
本文編號:11702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7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