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口音的成因——Flege“語音學習模式”述評
本文關鍵詞:外國口音的成因——Flege“語音學習模式”述評
更多相關文章: 外國口音 語音學習模式 語音知覺 關鍵期假說
【摘要】:外國口音是二語學習者最明顯的外在特征。Flege通過數(shù)十年探索二語學習者語音知覺和產(chǎn)出情況,提出了"語音學習模式",解釋外國口音的成因。該模式認為,學習者的二語語音習得過程和機制終身可及;二語語音習得困難和母語的介入程度有關,和關鍵期無關。本文基于Flege及其合作者公開發(fā)表的研究成果,闡述了"語音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并分別從二語學習年齡、母語遷移、語音知覺和產(chǎn)出及語言輸入4個重要方面論述了Flege對"外國口音"成因的解釋。最后,文章討論了該理論的解釋力及對語音教學的啟示。
【作者單位】: 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二語特征組裝模式下的英語導句功能語類習得研究”(12BYY118) 鞍山師范學院校級項目“二語心理詞庫語義表征發(fā)展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9
【正文快照】: 0.引言二語學習者往往因為沒有充分習得二語語音,使得口頭發(fā)音帶有母語語音特征。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外國口音”(Foreign Accent)。其成因可以從語音知覺和產(chǎn)出特征上加以解釋。研究者必須回答兩個問題:一是二語學習者如何在已有的語音知識基礎上構(gòu)建新的語音系統(tǒng);二是為什么有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光澤;董燕萍;;語音意識訓練對英語學習者詞匯認讀影響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李榮寶;王友琨;張家秀;;語音知覺同化與雙語者的語音意識[J];外語研究;2007年05期
3 吳讓科;趙晨;;語音語調(diào)模仿訓練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焦慮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4 李艷紅;;美國雙語教育政策的變遷:唯英語與雙語之爭——以加州和德州為例[J];當代外語研究;2013年05期
5 王韞佳;鄧丹;;日本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相似元音”和“陌生元音”的習得[J];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2期
6 夏全勝;石峰;;中國學生西班牙語元音發(fā)音中遷移現(xiàn)象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5期
7 王紅巖;Vincent J.J.P.van HEUVEN;;第一語言不同干擾下的英語元音感知實驗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8 段錦云;陳文平;;基于動態(tài)評估的取樣法:經(jīng)驗取樣法[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07期
9 戴曼純;;二語習得中的特征與特征組裝[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丹;;漢日基本元音對比及教學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4期
2 徐維麗;;不同方言背景下中國學生對英語雙元音的感知研究[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姜孟;李西;;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音習得研究[J];英語研究;2010年01期
4 王紅巖;Vincent J.J.P.van Heuven;;英語元音聲學分析——漢語、荷蘭語及美國英語背景下的英語元音發(fā)生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13年04期
5 李紅艷;;二外日語語音習得的遷移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6 周衛(wèi)京;邵鵬飛;陳紅;;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RP英語元音感知的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王茂林;;印尼、韓國留學生漢語單元音韻母發(fā)音分析[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8 高玉娟;李寶貴;;語音格局理論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上的應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陳晨;李秋楊;王仲黎;;泰國學生漢語元音習得中遷移現(xiàn)象的聲學實驗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張磊;李紅;;漢語聲調(diào)意識影響下的漢腔英語[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宋麗嫻;;斯瓦希里語學生漢語一級元音習得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夏全勝;高娟;石鋒;;中國學生法語元音習得中的“反彈”現(xiàn)象的實驗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高玉娟;夏全勝;石鋒;;中國學生法語元音習得中的“反彈”現(xiàn)象的分組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趙彥喬;丁華鋒;;中國學生英語單元音習得實驗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李善熙;;試論語音習得和感知理論給漢語語音教學的啟迪[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晉;母語者和學習者漢英語韻律發(fā)聲雙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宋時黃;韓國學生漢語簡單介紹句韻律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3 薛晶晶;美國和泰國學習者漢語普通話陽平與上聲習得的實驗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4 張茹;漢語普通話發(fā)音自動評測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5 何麗芳;加拿大學生漢語語音習得與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希哲;從語言遷移角度看沈陽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習得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韃茹罕;蒙古族學生英語元音習得實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賈攀;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單元音發(fā)展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胡波;巴基斯坦留學生漢語一級元音聲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婷;中國東北地區(qū)大學生英語音節(jié)尾阻塞音后增音現(xiàn)象的聲學實證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1年
6 侯娟;初級水平緬甸學生漢語元音習得的聲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園婷;西班牙語學生漢語學習語際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對策[D];中山大學;2010年
8 李明子;心理語言距離對維族大學生英語語音感知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于曉俊;大學生英語語音意識與產(chǎn)出性詞匯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10 盧葦;漢德元音格局對比研究及應用[D];西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曼純;王嚴;;中國學生英語have的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4期
2 王彥承;漢日語音對比與對日漢語語音教學[J];漢語學習;1990年06期
3 王韞佳;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漢語學習;2003年02期
4 陳文凱;英語語音語調(diào)學習主要問題分析及對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高見;戴曼純;;英語學習者主題結(jié)構(gòu)的習得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石鋒;;北京話的元音格局[J];南開語言學刊;2002年00期
7 楊麗紅;如何降低焦慮感對英語口語水平的影響——來自一項教學實驗的實證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5期
8 李培元;;漢語語音教學的重點[J];世界漢語教學;1987年01期
9 郭春貴;;論對初級班日本學生的漢語教學法[J];世界漢語教學;1987年01期
10 王韞佳;上官雪娜;;日本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不送氣/送氣輔音的加工[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秋芳,王立非;二語習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顧與思考[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周冠瓊;王會凱;;圖式理論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的應用[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楊烈祥;;二語習得研究:從普遍語法到認知處理[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08期
4 丁毅偉;王羨杰;;內(nèi)隱學習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張磊;張瑞虹;;構(gòu)式語法應用于二語習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試周刊;2007年38期
6 張圓;;輸入與二語習得研究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20期
7 石定樂;;認知心理學與二語習得研究的交互影響[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8 張中美;;連接主義理論框架下的母語遷移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張素賢;史緯璇;;淺析影響二語習得效果的個體差異[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7期
10 唐世民;岳建輝;;隱喻的二語習得:潛伏語義分析的預測與實驗證據(jù)(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林建平;方姣婷;;游走于|搗窖雜肫脹▕q之晸:起始階段語音習得的幾個特征[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豐國欣;;論二語習得的認知學科取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李榮寶;;語音知覺同化與雙語兒童語音意識發(fā)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楊琴;常云;杜醒;董奇;;音樂能力和音樂訓練經(jīng)驗對漢語兒童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肖啟迪;;韓國學生漢語塞音格局的習得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韓維新;;粵語常用入聲字的普通話聲調(diào)習得偏姢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王功平;;印尼留學生普通話平/翹舌輔音發(fā)音與元音關系[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俞瑋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學文學院;國際雙語學研討會:展示雙語學研究最新成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何麗芳;加拿大學生漢語語音習得與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曉路;沉浸式項目中的漢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任慶梅;構(gòu)建外語環(huán)境下的中介語發(fā)展認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魏永紅;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薛晶晶;美國和泰國學習者漢語普通話陽平與上聲習得的實驗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炊雨o,
本文編號:1140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4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