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習得現代漢語“就”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4 03:34
本文關鍵詞:日本留學生習得現代漢語“就”的研究
【摘要】:漢語中“就”是一個特殊詞,它有四種詞性(動詞、副詞、介詞、連詞),既有實詞詞性,又有虛詞詞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相當高。留學生在學習“就”時感到非常棘手,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時也認定它為難點。本文運用數據分析、偏誤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對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日本學生習得漢語“就”的偏誤情況進行了歸納和分析,然后探討了偏誤的成因,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緒論部分,把不同時期各專家學者對漢語“就”的研究情況進行了歸納;之后,簡述了本文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研究理論包括對比分析理論、中介語理論、偏誤分析理論、運用分析和話語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述法、數據分析法、偏誤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最后,說明了本文的語料來源。第一章是釋義和教材編寫的情況,本章先簡要介紹了“就”的演變軌跡;對比分析了“就”在日語中的表達情況;然后說明了現代漢語“就”的釋義情況;最后,針對《發(fā)展?jié)h語》6冊綜合課教材中出現的“就”的情況進行分析。第二章偏誤分析,把HSK語料庫中日本學生“就”的語法偏誤劃分成了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其他五大類,并在每類后又劃分了幾小類。第三章是偏誤原因和教學建議,本章運用偏誤分析理論、中介語理論對日本學生“就”產生的主觀和客觀偏誤原因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偏誤原因對教材、教師、學生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和學習策略。結論部分,將本文分析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并說明了本文未研究的遺憾和缺失之處,今后會加以補充和提高。
【關鍵詞】:就 偏誤分析 偏誤原因 教學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6
- 第一節(jié)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7-8
-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8-13
- 一、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就”的研究情況8-9
- 二、21世紀初“就”的研究情況9-11
- 三、2010年之后“就”的研究情況11-13
- 第三節(jié) 研究理論和方法13-15
- 一、研究理論13-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第四節(jié) 關于語料的說明15-16
- 第一章 現代漢語“就”的釋義情況和教材的編寫情況16-32
- 第一節(jié)“就”的演變軌跡16-17
- 第二節(jié) 辭書中對“就”的釋義情況17-18
- 第三節(jié) 現代漢語“就”的基本義項及其在日語中的表達18-23
- 一、動詞“就”18-19
- 二、副詞“就”19-22
- 三、介詞“就”22
- 四、連詞“就”22-23
- 第四節(jié) 《發(fā)展?jié)h語》對“就”的釋義和編寫情況23-30
- 一、前人對相關教材的研究情況23
- 二、本文對教材的選擇23-30
-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30-32
- 第二章 日本學生習得現代漢語“就”偏誤分析32-46
- 第一節(jié) 漢語“就”的偏誤類型32
- 第二節(jié) 漢語“就”的偏誤分析32-45
-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45-46
- 第三章 偏誤原因分析和具體教學建議46-56
- 第一節(jié) 偏誤原因分析46-51
- 一、偏誤產生的主觀原因46-48
- 二、偏誤產生的客觀原因48-51
- 第二節(jié) 具體的教學建議51-54
- 一、教材方面51-52
- 二、漢語教師方面52-54
- 三、學生方面54
-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54-56
- 結語56-58
- 參考文獻58-62
- 致謝62-63
- 個人簡歷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修敏;曹鐵根;;也談副詞“就”的語義及其義項之分與合[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昝紅英;張軍琿;朱學鋒;俞士汶;;副詞“就”的用法及其自動識別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0年05期
3 范立珂;;副詞“就”的隱喻認知機制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范立珂;;副詞“就”的三種句式的語義、語用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5 黃露陽;;外國留學生多義副詞“就”的習得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02期
6 葉南;;對外漢語語音偏誤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7 董寧;;副詞“就”所包含的語義信息及其在英語中的相應表達[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陳雅;試析副詞“就”的語音形式及語義指向[J];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9 賈齊華;限定副詞“就”的語義指向及語句的語義蘊含[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陳偉琳;限定副詞“只”、“就”語義指向辨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冬青;先秦至魏晉時期方所介詞的歷時考察[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吳金花;漢語動詞介詞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028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2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