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法國舞臺上的中國風尚:以勒薩日的戲劇創(chuàng)作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十八世紀法國舞臺上的中國風尚:以勒薩日的戲劇創(chuàng)作為例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十八世紀法國 中國風尚 勒薩日 戲劇創(chuàng)作
【摘要】:18世紀初葉的"中國熱"、"中國風",風靡法國社會文化生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支配了法國人的文化品味,并首先在法國戲劇舞臺上,得到了強有力的文學回應。這在本世紀喜劇藝術(shù)界勒薩日等作家那里,得到了相應的展示。勒薩日在為巴黎圣—日耳曼和圣—洛朗兩大集市劇院創(chuàng)作喜劇期間,一共寫了三部有關(guān)中國題材的喜劇:《隱身阿爾樂坎》、《阿勒甘、水獵狗、寶塔和醫(yī)生》和《中國公主》。勒薩日這三部中國題材戲,在法國戲劇文學中塑造了最初的中國舞臺形象,適時地向西方觀眾展示了包括外貌、言談、舉止、語言、風俗在內(nèi)的中國人信息,為西方受眾提供了中國視覺形象相對完整的摹本。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十八世紀法國 中國風尚 勒薩日 戲劇創(chuàng)作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外文學交流史”(項目號:06BZW019)
【分類號】:I565.073
【正文快照】: 18世紀是法國全面發(fā)現(xiàn)中國、傾慕中國的時期。對18世紀法國作家來說,中國不再像在16、17世紀作家那里一樣,如晨霧彌漫、迷惑莫測的景觀,而是一個可觸摸到,遮之難蔽、揮之不去而富有魅力的存在和具象,崇尚中國成了那時代趨之若鶩的時風。這股“中國熱”的歷史潮涌,更激發(fā)了法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羅nI;;活寶塔、江湖大夫與戲劇中國——法國宮廷與民間演出中的中國形象,1667-1723[J];國外文學;2007年01期
2 羅nI;;圖蘭朵之法國源流考[J];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錢林森;;十八世紀法國的中國風尚:以東方學家拉克洛瓦的著譯為中心[J];華文文學;2014年03期
2 康保成;;契合與背離的雙重變奏——關(guān)于中西戲劇交流的個案考察與理論闡釋[J];文藝研究;2012年01期
3 曹黎;楊凱;;歌劇《圖蘭朵》腳本素材源流考[J];音樂時空;2011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顏培;跨文化書寫[D];江南大學;2010年
2 王偉麗;從歌劇《圖蘭朵》到川劇《杜蘭朵》的聲樂文化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覓;《圖蘭朵》文本的演變及其文化根源[D];浙江大學;2007年
4 潘刻科;歌劇《圖蘭朵》中的“中國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nI;;圖蘭朵之法國源流考[J];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靜宜;流浪漢小說的發(fā)展與高爾基流浪漢小說的新突破[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87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58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