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譯者文化身份對葛浩文翻譯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5-06 03:03
本文關鍵詞:論譯者文化身份對葛浩文翻譯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力地促進了全球政治、文化、科學與技術的信息交流,而這一切都是通過翻譯才得以實現(xiàn)的。當今時代翻譯正發(fā)揮著有史以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走向學科的翻譯研究進入一個發(fā)展的最好時期,翻譯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標志就是許多翻譯理論的出現(xiàn),包括目的理論,功能翻譯,探縱理論等等。這些新的理論不僅幫助翻譯者做好翻譯,而且也為其翻譯的評價提供了標準。同時,各種翻譯研究流派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影響,共同促進了翻譯研究的蓬勃發(fā)展。 然而,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翻譯觀一直占據(jù)著翻譯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主導地位,認為翻譯僅僅只是不同語言間的轉換而已。正如譚載喜(1995:14)所指出的那樣: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領域出現(xiàn)的重要理論成果,例如50至90年代先后出現(xiàn)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階和范疇語法(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理論、交際語法理論、社會語言學理論、符號學和社會符號學理論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翻譯理論的研究,使西方各個時期翻譯理論和翻譯觀點的產生,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各個時期語言學理論的烙印,翻譯學理論明顯受制于語言學理論。然而,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常常遇到社會、文化和歷史問題,這些都是語言學翻譯觀難以解決的問題。 直到20世紀70年代,翻譯研究工作者才逐漸將視角從語言學層面轉向文化層面。例如以色列學者佐哈提出了多元系統(tǒng)論,把翻譯和社會、歷史、文化聯(lián)系起來,認為“文學作品是社會、文化、文學和歷史整體框架的組成部分”,旣悺に箖葼柣舳鞅葎t建議把文化而不是文本做為研究的主體,把文化研究納入到翻譯研究中來。巴斯內特和勒菲弗爾于1990年發(fā)表的著作------《翻譯、歷史與文化》,則標志著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文化在翻譯中的影響和作用,譯者的地位也逐漸從邊緣走到了“中心”。譯者的主體性研究成為熱點之一。本文著重探討的即是譯者的文化身份對翻譯的影響。作者通過對美國當代文學翻譯家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及其對莫言的小說《酒國》的探討,分析論證了譯者特殊的文化身份在譯作中留下的明顯印記和產生的作用,以此對譯作做出科學的評價。 文章首先介紹了“文化身份”這一翻譯學理論概念,指出了譯者的文化身份和其翻譯作品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為本文的討論確定了理論基礎和所討論的主要內容。作者通過對譯者文化身份特點的分析與探究,發(fā)現(xiàn)葛浩文翻譯莫言的《酒國》非常成功,該書也成為英語語言國家的暢銷書。葛浩文對翻譯實踐有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清楚如何能讓翻譯更有效,這都歸功于其特殊的文化身份。作為一個美國人,葛浩文不僅嫻熟地掌握了英語這門語言,同時非常清楚英語讀者喜歡什么,想讀什么,他所做的正是將這些傳達給讀者。 另一方面,葛浩文確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特殊的文化身份,葛浩文對美國文化的了解遠甚于中國文化。這使得他在翻譯原作中許多帶有明顯中國文化印記的詞語和表達時,不能完全將其隱含意義同時傳達給讀者。 許多人都認為,文學作品的翻譯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或者更確切地講,從一種文化進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的過程,因此,類似這樣的誤解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真正的雙語翻譯者非常難找。但是作者認為,只要翻譯工作者明白問題所在,也就是,譯者的文化身份對翻譯確實有著積極和消極的雙面影響,并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有意識地將自己訓練成一個具有文化意識的譯者,就能消除這樣的誤解,成功勝任翻譯這門工作。 文章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章介紹了葛浩文生平。作為中國文學的首席翻譯官,他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介紹給西方世界,不僅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巨大貢獻,而且在文化的交流溝通、翻譯方法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他認為翻譯是譯者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是不完備的。譯文是對原作的一種背叛,是運用另一種語言進行重寫的過程。 第二章是理論部分,主要回顧翻譯理論的發(fā)展史,尤其“文化轉向”理論的重要意義。分析了譯者文化身份的特點,尤其其民族性,教育背景和研究領域對其翻譯觀和翻譯策略具有重要影響。為本文的討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分析框架。譯者的民族性,決定了其對本國語言以及本民族文化的掌握和精通程度;教育背景,則使譯者在接受源語文本時,能充分理解源語文化,正確使用源語語言,達到充分闡釋源語作者的意圖和思想的目的,從而盡可能讓目標語讀者與源語讀者接受同樣的信息;研究領域,則決定了譯者對源語文本的選擇,包括題材、文體和內容等。 第三章從微觀上以葛浩文翻譯莫言的《酒國》為例,分析了葛浩文采取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為了向目標語讀者全面?zhèn)鬟_源語作者的意圖和思想,葛浩文采取了刪減、增加、修改和歸化等策略,使譯作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國特色,又符合譯入語習慣,總結出了文化溝通的手段與方法,因此成功地向西方介紹了中國文學。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葛浩文特殊的文化身份對其翻譯以及翻譯策略的影響。做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深諳英美文化之道,且對英語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由其民族性決定的。其特殊的教育背景以及近三十年來,對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本人以及生前著作的癡迷和研究,則使葛浩文比大多數(shù)雙語翻譯工作者更了解和精通中國文化,更能正確理解原作作者的意圖和思想。 結論指出:雖然葛浩文成功地向西方世界介紹了中國文學,傳播了中國文化,但受到其文化身份的制約,某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的詞句或表達方式,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闡釋。雖然對此不能苛責,但也是應該注意的。另一方面,隨著全球交流的不斷擴大,譯者文化身份成為了全球性和本土性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體,中國譯者必須充分認識文化身份對翻譯的重要影響,在翻譯策略上更加關注對本民族文化的內涵闡釋,推動文化的交流,并建構新的翻譯理論體系。
【關鍵詞】:譯者 文化身份 翻譯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046;H059
【目錄】:
- 摘要4-8
- Abstract8-16
- Introduction16-19
- Chapter 1 The Literature Translator of Howard Goldblatt19-37
- 1.1 Howard Goldblatt's life19-20
- 1.2 Howard Goldblatt as a Translator20-22
- 1.3 Howard Goldblatt's Views on Translation22-33
- 1.3.1 Translation as the translator's Creation24-27
- 1.3.2 Translation as an inadequate expression27-29
- 1.3.3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in another language29-31
- 1.3.4 Translation as a Betrayal of the Original31-33
- 1.4 Howard Goldblatt's contribution33-34
- 1.5 Critics o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34-37
- Chapter 2 Translator's Cultural Identity:A New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Study37-51
- 2.1 Language and Culture37-39
- 2.2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39-42
- 2.3 Translator's Cultural Identity42-46
- 2.4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or's Cultural Identity46-51
- 2.4.1 National Identity46-48
- 2.4.2 Educational Background48-49
- 2.4.3 Research Field49-51
- Chapter 3 Devices Used in Howard Goldblatt's The Republic of Wine51-66
- 3.1 Addition52-55
- 3.2 Omission55-59
- 3.3 Amendment59-62
- 3.4 Domestication62-66
- Chapter 4 Howard Goldblatt's Cultural Identity Reflected in The Republic of Wine66-80
- 4.1 Introduction of Mo Yan and his Fiction The Republic of Wine67-69
- 4.2 Howard Goldblatt and his Translation Version of The Republic of Wine69-70
- 4.3 Exploration of Howard Goldblatt's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Republic of Wine70-80
- 4.3.1 National Identity70-74
- 4.3.2 Educational Background74-77
- 4.3.3 Research Field77-80
- Conclusion80-84
- Notes84-88
- Bibliography88-95
- Acknowledgements95-96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96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璐;忠實與叛逆:葛浩文文學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余文都;維索爾倫順應論視角下葛浩文夫婦英譯《塵埃落定》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蘭莉;暢銷小說翻譯中的文化操控及文化霸權[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超飛;譯者的適應與選擇:葛浩文英譯《紅高粱家族》的過程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謝(王瑩);葛浩文英譯《豐乳肥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論譯者文化身份對葛浩文翻譯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7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475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