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象之隱喻:霍桑罪惡觀再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1-10-31 11:30
作為美國十九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830~1860)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在其創(chuàng)作的近四十余年間,為世人奉獻了五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和百余篇短篇故事,贏得了美利堅民族偉大的小說家的贊譽;羯J且粋一生都在努力思考和展現(xiàn)人性中之罪惡的作家,這在日后成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之一。長期以來,霍桑及其作品倍受世人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于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人性各種罪惡的描繪、對善惡沖突的揭示以及對救贖罪惡的探尋上。然而,面對一位如此高產(chǎn)的作家,要想在其紛繁蕪雜的長篇小說和短篇故事中,看清他對罪惡的呈現(xiàn)以及這背后反映出的作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罪惡的思考,絕非易事。不過,霍桑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另一特色——即作家對以森林為代表的自然意象的描寫,似乎能夠為霍桑罪惡觀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因為這些自然的意象也跟作家對罪惡的呈現(xiàn)一樣,始終貫穿了霍桑小說創(chuàng)作的四十余年,這二者之間應當是存在某種聯(lián)系的。本篇論文希望能夠沿著前人的研究足跡,通過對霍桑四十余載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森林為代表的自然意象及其隱喻的考察,找到一條窺探霍桑終其一生對人性中罪惡之思考的...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霍桑及其作品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霍桑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霍桑罪惡觀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霍桑自然意象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 十九世紀美國人的自然情結
第一節(jié) 森林母題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森林原型的隱喻
第三節(jié) 超驗主義的自然
第三章 森林意象:自然意象與罪惡觀之間
第一節(jié) 危險與罪惡
第二節(jié) 個人與自由
第四章 追蹤自然:霍桑罪惡觀的變遷
第一節(jié) 懲惡揚善
第二節(jié) 救贖心情
第三節(jié) 惡的重塑
第五章 霍桑創(chuàng)作追溯
第一節(jié) 霍桑的自然情緣
第二節(jié) 作家的理性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霍桑筆下的“自然人”形象[J]. 婁素琴.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2]超驗主義思想在《紅字》中的體現(xiàn)[J]. 孫婭.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3]清教徒的想象力與1692年塞勒姆巫術恐慌——霍桑的《小布朗先生》[J]. 程巍. 外國文學. 2007(01)
[4]霍桑研究在中國[J]. 舒奇志. 社會科學輯刊. 2007(01)
[5]從霍桑的《紅字》看自然人與社會人之間的沖突[J]. 李淑玲,劉芳.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06)
[6]霍桑與現(xiàn)代科學觀——讀《拉帕西尼的女兒》[J]. 吳蘭香. 外國文學評論. 2006(04)
[7]《紅字》: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的對抗[J]. 石黎. 世界文學評論. 2006(02)
[8]霍桑作品中自然人形象的探析[J]. 李幸. 社科縱橫. 2006(07)
[9]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類心靈的升華——霍!睹赖淖骷摇分黝}解析[J]. 肖依虎.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6(02)
[10]論霍桑的審美現(xiàn)代性[J]. 方文開. 外國文學研究. 2005(05)
碩士論文
[1]森林中的和諧[D]. 倪靈.安徽大學 2006
[2]論霍桑的罪惡觀[D]. 張曉毓.華中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68053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霍桑及其作品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霍桑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霍桑罪惡觀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霍桑自然意象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 十九世紀美國人的自然情結
第一節(jié) 森林母題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森林原型的隱喻
第三節(jié) 超驗主義的自然
第三章 森林意象:自然意象與罪惡觀之間
第一節(jié) 危險與罪惡
第二節(jié) 個人與自由
第四章 追蹤自然:霍桑罪惡觀的變遷
第一節(jié) 懲惡揚善
第二節(jié) 救贖心情
第三節(jié) 惡的重塑
第五章 霍桑創(chuàng)作追溯
第一節(jié) 霍桑的自然情緣
第二節(jié) 作家的理性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霍桑筆下的“自然人”形象[J]. 婁素琴.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2]超驗主義思想在《紅字》中的體現(xiàn)[J]. 孫婭.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3]清教徒的想象力與1692年塞勒姆巫術恐慌——霍桑的《小布朗先生》[J]. 程巍. 外國文學. 2007(01)
[4]霍桑研究在中國[J]. 舒奇志. 社會科學輯刊. 2007(01)
[5]從霍桑的《紅字》看自然人與社會人之間的沖突[J]. 李淑玲,劉芳.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06)
[6]霍桑與現(xiàn)代科學觀——讀《拉帕西尼的女兒》[J]. 吳蘭香. 外國文學評論. 2006(04)
[7]《紅字》: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的對抗[J]. 石黎. 世界文學評論. 2006(02)
[8]霍桑作品中自然人形象的探析[J]. 李幸. 社科縱橫. 2006(07)
[9]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類心靈的升華——霍!睹赖淖骷摇分黝}解析[J]. 肖依虎.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6(02)
[10]論霍桑的審美現(xiàn)代性[J]. 方文開. 外國文學研究. 2005(05)
碩士論文
[1]森林中的和諧[D]. 倪靈.安徽大學 2006
[2]論霍桑的罪惡觀[D]. 張曉毓.華中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68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3468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