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竹叢中》的人物語言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7-04-05 12:02
本文關鍵詞:淺談《竹叢中》的人物語言翻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因此,想要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必然少不了對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語言的描寫。語言描寫作為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物語言翻譯也影響著翻譯全局的整體印象,影響著讀者能否正確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但是在日漢翻譯中,人物語言翻譯是難度較大的一部分,因為我們不但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還需要了解作者設定的主人公的生活環(huán)境、文化程度、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它需要根據文章的語言風格決定翻譯時所用的詞匯,不同于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因此,在現有的小說翻譯中,對語言翻譯的良好把握就能夠直接提升小說翻譯的質量。 本文的主要研究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中都占據著一席之地。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既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又具有現實主義的傾向。《竹叢中》這篇小說以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寓意,別致的手法和完美的技巧而著稱。整部作品由7個人的口供組成,從各自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說法,作者的目的不在于找出真兇,而是想要向世人說明:人常要用謊言來文過飾非,真相常被歪曲隱沒。人性的弱點——自私主義和利己主義在這篇小說中滲透出來。 本論文以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叢中》為研究對象,選取中國現代日漢翻譯界代表性的人物——高慧琴、林少華、文潔若三人的譯本展開論述,根據譯本的對比得出人物語言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在此部分中對本文的先行研究和研究方向作了概括式說明,同時簡單的介紹了芥川及作品。闡明芥川龍之介在日本文學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其主要作品,介紹芥川龍之介在他的 小說《竹叢中》所表達的主要思想、小說的寫作背景,及其作品在中國的翻譯版本。第二部分簡述了本文的分類依據并照此依據對比介紹了三種譯本的差別。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如何翻譯好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如何能夠譯出原文和譯文統(tǒng)一,協(xié)調的作品。
【關鍵詞】:人物語言翻譯 文學作品 小說 芥川龍之介 竹叢中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6;I046
【目錄】:
- 摘要4-6
- 要旨6-9
- 緒論9-10
- 第1章 翻譯理論研究及先行研究10-13
- 1.1 文學翻譯理論10-11
- 1.2 本文分類依據11-12
- 1.3 關于文學作品中會話文翻譯的先行研究12-13
- 第2章 芥川龍之介作品研究與本文的研究理由13-15
- 2.1 芥川龍之介生平及作品13
- 2.2 芥川與中國的淵源13-14
- 2.3 關于小說《竹叢中》及本文的研究理由14-15
- 第3章 《竹叢中》三種譯本的會話句對比15-29
- 3.1 翻譯要“話如其人”15-20
- 3.2 翻譯要符合語境20-25
- 3.3 翻譯要順暢自然25-29
- 結語29-31
- 參考文獻31-33
- 導師及作者簡介33-34
- 謝辭3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文華;;試論語域分析與小說對話翻譯[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9年02期
2 王巖;;翻譯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的幾點體現[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年10期
3 陶振孝;;關于文學翻譯的思考——評林少華的文學翻譯觀點[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年02期
4 凌振元;黑澤明和他的《羅生門》[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劉明閣;淺論會話英語翻譯[J];外語教學;1998年04期
6 劉春英;中國的芥川龍之介翻譯史[J];日本學論壇;2003年02期
7 曹大峰;;漢日平行語料庫與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3期
8 許鈞;朱玉彬;;中國翻譯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評五卷本《中國翻譯通史》[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6期
9 隋榮誼;李鋒平;;翻譯美學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11期
10 胡安江;從翻譯美學的角度論小說翻譯中人物語言的審美再現[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淺談《竹叢中》的人物語言翻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7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