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yīng)論觀照下的《紅高粱家族》英譯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適應(yīng)論觀照下的《紅高粱家族》英譯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紅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雖然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但其運用另類的戰(zhàn)爭語言書寫了一群獨特的、特屬于紅高粱的英雄,他們不完美,也并非正義的化身,卻有著鮮活的生命與人性。全書洋溢著莫言獨有的飽滿想象力,展現(xiàn)其卓越的漢語言駕馭才能,打破傳統(tǒng)的時空順序與情節(jié)邏輯更是與作品中生機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 在閱讀了小說的部分內(nèi)容之后,美國著名翻譯家葛浩文將《紅高粱家族》選做他第一部要翻譯給美國讀者欣賞的莫言作品。作為莫言第一部進入美國商業(yè)營銷渠道的作品,《紅高粱家族》英譯本Red Sorghum: A Novel of China的表現(xiàn)并沒有讓人失望,“在美國有很多好評,10多年來一直未絕版,到現(xiàn)在賣了1.5萬冊,在美國有這個數(shù)量就已經(jīng)不錯了”(葛浩文語),這一表現(xiàn)肯定了葛浩文在原文本的選擇上的成功,同時也是本文選擇《紅高粱家族》及其英譯本來進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紅高粱家族》英譯本所獲得的高位認可和葛浩文在整體翻譯過程中,對相關(guān)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所做出的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適應(yīng)是密切相關(guān)的,這也是本文將要論述的主題。 本文以比利時語用學(xué)家耶夫·維索爾倫(Jef. Verschueren)的語用綜觀適應(yīng)論為理論框架,以《紅高粱家族》及其英譯本為案例,對葛浩文的翻譯行為進行分析。適應(yīng)論從認知、社會、文化的整體視角解釋語言的使用,提出語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識程度下為適應(yīng)交際需要而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以適應(yīng)論為視角,翻譯活動同樣可以被看成是一種語言交際活動,在這一交際活動的各相關(guān)因素影響下,譯者需要做出相應(yīng)的選擇使其譯本適應(yīng)特定的目標(biāo)語境。 本文探討翻譯過程中譯者如何進行適應(yīng)以達到預(yù)期的翻譯效果,,由譯本的選擇、譯者和出版社的社會身份、譯本的物理媒介等外部因素開始分析,同時結(jié)合中英兩文本中具體事例來分析在具體的文本翻譯中譯者對語言語境以及交際語境所做出的適應(yīng),從而得出結(jié)論,適應(yīng)論為翻譯行為與語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較為有益的思路,翻譯行為的成功與否,文本旅行的順利與否,同其與相關(guān)語境的適應(yīng)程度是呈高度正相關(guān)的。
【關(guān)鍵詞】:《紅高粱家族》 葛浩文 翻譯 適應(yīng)論
【學(xué)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Literature Review10-12
- 1.2 Layout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Adapt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Viewed From the Adaptation Theory14-27
- 2.1 The Adaptation Theory of Jef. Verschueren15-21
- 2.1.1 Pragmatics as a General Perspective15-16
- 2.1.2 Variability, Negot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Language16-19
- 2.1.3 Four Investigation Angles of the Adaptation Theory19-21
- 2.2 Translation Studies Viewed from the Adaptation Theory21-27
- 2.2.1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Choice-making21-23
- 2.2.2 Adaptation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23-24
- 2.2.3 Adapt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Viewed from the Adaptation Theory24-27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Red Sorghum: A Novel of China from the Adaptation Theory27-64
- 3.1 About Hong Gao Liang Jia Zu and Red Sorghum: A Novel of China27-28
- 3.2 Adaptation of Non-textual Factors28-43
- 3.2.1 Language Users: Utterer and Interpreter29-32
- 3.2.2 The Mental World: Selection of Hong Gao Liang Jia Zu32-37
- 3.2.3 The Social World: Social Status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e Publishing House37-40
- 3.2.4 The Physical Worl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the Translation40-43
- 3.3 Adaptation of Textual Factors43-64
- 3.3.1 Adaptation of Text Language to Linguistic Context of Target Culture43-52
- 3.3.1.1 Contextual Cohesion44-49
- 3.3.1.2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anguage Codes49-52
- 3.3.2 Adaptation of Text Language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52-64
- 3.3.2.1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52-54
- 3.3.2.2 Translation of Character Names54-56
- 3.3.2.3 Translation of Sensitive Sections56-59
- 3.3.2.4 Translation of Religion-related Sections59-60
- 3.3.2.5 Deletions in Translation60-64
- Conclusion64-67
- Notes67-70
- Works Cited70-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秀瑩;;葛浩文譯學(xué)見解初探[J];重慶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1期
2 季進;;我譯故我在——葛浩文訪談錄[J];當(dāng)代作家評論;2009年06期
3 左苗苗;;《紅高粱家族》英譯本中敘事情節(jié)和模式的變異[J];吉林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5期
4 丁國興,陳海權(quán);神魔共舞的狂歡化敘事——《紅高梁家族》中莫言的敘事特色[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05年01期
5 戈玲玲;順應(yīng)論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兼論語用翻譯標(biāo)準(zhǔn)[J];外語學(xué)刊;2002年03期
6 袁斌業(yè);語言順應(yīng)論對翻譯的啟示[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05期
7 何兆熊,蔣艷梅;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1997年06期
8 莫言;;我在美國出版的三本書[J];小說界;2000年05期
9 羅嶼;;葛浩文:美國人喜歡唱反調(diào)的作品[J];新世紀(jì)周刊;2008年10期
10 宋志平;翻譯:選擇與順應(yīng)——語用順應(yīng)論視角下的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左苗苗;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在美國的譯介:接受與變異[D];貴州大學(xué);2008年
本文關(guān)鍵詞:適應(yīng)論觀照下的《紅高粱家族》英譯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0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