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視角下對曹禺《羅密歐與朱麗葉》譯本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目的論視角下對曹禺《羅密歐與朱麗葉》譯本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鄭州大學》 2013年
目的論視角下對曹禺《羅密歐與朱麗葉》譯本的研究
田燕麗
【摘要】:目的論是德國功能派學者弗米爾提出來的,翻譯目的論把翻譯看做一種交際行為,而翻譯行為要達到的目的則決定整個翻譯過程。目的論有三個重要準則:目的準則、篇內(nèi)一致準則和篇外一致準則。其中篇外一致從屬于篇內(nèi)一致,篇內(nèi)一致從屬于目的準則。這三個準則提供了具體的翻譯標準,可以用來指導具體的翻譯實踐活動。 1942年,受到成都一個專業(yè)劇團的請求,曹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譯本的目的是為了舞臺演出,不僅要考慮語言的翻譯,還要考慮舞臺效果,觀眾的反應以及心理活動等等。曹禺花了一年的時間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既適合舞臺演出而又被普通觀眾認可的譯本。 該論文針對曹氏譯本進行研究,由六部分組成。引言部分介紹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以及研究意義。其中第一個研究問題是:在曹禺譯文中,目的論三準則的應用是如何體現(xiàn)的,第二個研究問題是:在目的論指導下,通過對曹禺譯本的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用于指導戲劇翻譯的原則。第一章重點介紹之前關(guān)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研究以及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第二章詳細論述了該論文的理論框架,目的論。第三章在目的準則的指導下,對口語化語言的翻譯、舞臺指示語的翻譯、心理活動語言的翻譯以及文化負載詞語的翻譯進行分析;在篇內(nèi)一致準則指導下,對習語翻譯、人名翻譯以及稱謂語的翻譯進行分析;在篇外一致準則指導下,對修辭語言的翻譯和感嘆詞的翻譯進行分析。通過第三章的文本分析,作者總結(jié)了兩個可以用于指導表演性戲劇翻譯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要注重戲劇的舞臺表演性,第二個原則是確保臺詞容易被受眾所理解。最后一部分指出了該研究的重要發(fā)現(xiàn),局限性以及啟示。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芳;;翻譯的中庸之道——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兩個中譯本看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運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年01期
2 謝滿蘭;;以文學和以舞臺表演為取向的劇本翻譯的差異——對比《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兩個中譯本[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成利;翻譯規(guī)范理論視角下的朱生豪譯《羅密歐與朱麗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保云;;千古絕唱各風流——試比較《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異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周紅專;話劇翻譯的關(guān)聯(lián)觀[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嚴曉江;;梁實秋譯莎的變通方法——以“民族文化符號”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4 嚴曉江;徐錫祥;劉麗娜;;論梁實秋的譯莎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孫永;張偉偉;;從梁實秋版《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看翻譯標準[J];長沙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6 黃澤英;;從接受理論看莎劇的兩種中譯本——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個案[J];湘南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7 周曉春;;“美”的化身——朱麗葉[J];飛天;2010年18期
8 楊深林;;《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語言特點之比較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段媛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戲劇反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9期
10 蒲沐童;;當羅密歐遇上祝英臺——對比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性結(jié)局[J];大眾文藝;2012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俊容;;從《奧賽羅》中的三個女性形象看女性生存困境[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胡劍波;冒犯稱謂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許麗青;錢鐘書與英國文學[D];復旦大學;2010年
5 張曉梅;翻譯批評原則的詮釋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林君;翻譯規(guī)范視角下基督教作品的漢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謝瓊;翻譯規(guī)范對文學翻譯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由太;操縱理論視角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翻譯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王蕾;多元系統(tǒng)理論視角下梁實秋翻譯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李靜思;《丑女貝蒂》稱呼語言外之力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闡釋[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余艷鈴;禮貌原則視角下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及其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王超;斯坦納闡釋翻譯觀與譯者主體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8 崔鑒;英漢招呼語對比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胡貞;戲劇翻譯的語用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10 李菁;論《喜福會》之稱呼語[D];新疆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偉民;溶中國古典藝術(shù)之靈氣 譯英國莎士比亞之精華——讀楊烈譯《莎士比亞精華》[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2 蘇福忠;說說朱生豪的翻譯[J];讀書;2004年05期
3 朱達;與莎士比亞“詩劇”相對應的中譯文——莎士比亞劇本英譯漢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3期
4 賀祥麟;贊賞、質(zhì)疑和希望——評朱譯莎劇的若干劇本[J];外國文學;1981年07期
5 韓江洪,張柏然;國外翻譯規(guī)范研究述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黃靜;著名詩人翻譯家卞之琳[J];江蘇地方志;2001年01期
7 張齊顏;論多元系統(tǒng)理論對文學翻譯的解釋力的不充分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楊全紅;朱生豪譯莎動力談[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孫致禮!洛陽036信箱30號,河南洛陽471003;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山東外語教學;2001年01期
10 韓江洪;論中國的翻譯規(guī)范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活雄;;從日本漫畫的港日版本比較研究考察文化雜種化(英文)[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郭重哲;;韓國口筆譯市場及其演進(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Jan Nattier;;善男子與善女人——探究兩個著名佛教術(shù)語的基礎(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方夢之;;從譯學術(shù)語看翻譯研究的走向[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曾東京;蘇珊;;論翻譯學詞典的附錄[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顧鋒;;淺談翻譯公司的譯員觀[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譯?——翻譯速度,翻譯人才職業(yè)化面臨的新問題[A];中國翻譯人才職業(yè)發(fā)展——2009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8 左戈番;;早期佛教漢譯——論安世高的翻譯(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楊慧林;;理雅各之“道”與艾略特之“言”:語言理解中的文化互釋[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吳文安;;基于項目的教學案例[A];2011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璐;忠實與叛逆:葛浩文文學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張曉雪;論翻譯中的說服因素:理論溯源與實例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3 紀蓉琴;主體間性視閾下的譯者元語篇意識構(gòu)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劉愛華;譯者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學譯者批評的理論探索[D];山東大學;2012年
5 劉衛(wèi)東;翻譯倫理重構(gòu)之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鄢佳;布爾迪厄社會學視角下的譯者葛浩文翻譯慣習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7 鄭燕平;論全球背景下語篇翻譯的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劉寶才;順應理論視角下的廣告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陳惠;阿瑟·韋利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鑫;譯者主體性與關(guān)照讀者接受之研究[D];延安大學;2011年
2 陳潔;論翻譯中三維倫理模式的構(gòu)建[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3 萬瓊;論譯者文化身份對譯作的影響[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年
4 謝綠葉;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中心[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娟;談前景化特征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3年
6 倪月梅;張經(jīng)浩《愛瑪》復譯行為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7 王高鵬;[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劉昊;解構(gòu)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探究[D];外交學院;2011年
9 盧君;從對話角度看譯者主體性[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10 曾婷;從暗淡無光到光彩熠熠[D];西華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目的論視角下對曹禺《羅密歐與朱麗葉》譯本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2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3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