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文論教材中“文學定義”模式及其定義路徑
發(fā)布時間:2017-09-12 04:17
本文關鍵詞:1957年文論教材中“文學定義”模式及其定義路徑
更多相關文章: 年 文論教材 文學定義 上層建筑 意識形態(tài)
【摘要】:1957年的文論教材中有關文學的定義可概括為:在屬性上,認為文學是上層建筑之一種;在反映方式上,認為文學是依靠藝術形象反映現實;在傳播媒介上,認為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呈現出上層建筑論加形象特征論加語言媒介論的三重疊加式的定義模式。而這種文學定義模式的擇定很明顯在哲學層面上是受到了列寧反映論的影響,與斯大林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個性化"解讀有關,與日丹諾夫、季摩菲耶夫、畢達可夫的理論傳播有關。從唯物論哲學中推論文學性質,而非從創(chuàng)作實踐中推論文學性質,就造成了日后文學繼續(xù)被政治綁縛,繼續(xù)成為政治的工具的歷史命運,有關文學的特質問題由于一直受邏輯層面的糾擾也就沒有真正得到學理層面的落實。
【作者單位】: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
【關鍵詞】: 年 文論教材 文學定義 上層建筑 意識形態(tài)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學政治學的歷史形態(tài)與當代創(chuàng)新”(13BZW002)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從‘上層建筑’到‘文化政治’——60年來文論教材中的文學定義再研究”(2016QA023) 浙江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院項目“建國60年來文論教材中的文學定義研究”(GZYY015)
【分類號】:I02
【正文快照】: 在共和國的文學觀念史上,1957年出版了多本文學理論教材,提出了一系列文學定義,上承1956年,下啟1958年,可以說是收獲頗豐。上承1956年,是指這些教材繼承了其時的開放性;下啟1958年,是其間的某些僵硬規(guī)定最終在新的形勢之下被暴露出來。本文將視角聚焦于1957年的文論教材,其與1,
本文編號:835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3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