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主體性視域下的周瘦鵑、劉半農(nóng)譯作個案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1 21:00
本文關鍵詞:譯者主體性視域下的周瘦鵑、劉半農(nóng)譯作個案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通過比較分析周瘦鵑和劉半農(nóng)各自譯本中The Pride of the Village的少女形象,發(fā)現(xiàn)兩份譯作有著迥然不同的翻譯策略和風格,周譯對原文做大幅度增刪改,把原作中的異域少女變身為中國特色的古典美女,語言華麗煽情,風格哀傷,側重渲染男女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愛情;而劉譯則直譯為主,很好地保留原文意義,語言清新樸實。根據(jù)譯者主體性視域的體驗認知理論,這些差異源于兩位譯者迥異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審美,是譯者個體身體學和意識形態(tài)身體學兩者糅合的結果。
【作者單位】: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關鍵詞】: 譯者主體 譯文比較 周瘦鵑 劉半農(nóng)
【基金】: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2015年青年教師發(fā)展基金立項課題“譯者主體性視野觀照下的周瘦鵑與劉半農(nóng)翻譯比較研究”(2015QJY002R)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基于平行語料庫的《花箋記》英譯研究”(GD13XWW01)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譯者主體性概念與譯作介紹(一)譯者主體性概念與發(fā)展譯者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主觀能動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譯主體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1]。近年來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蓬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季淑鳳;李延林;;譯介·轉型·影響:“翻譯規(guī)范”與周瘦鵑的小說翻譯[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2 蔣芬;;論詩學對周瘦鵑翻譯的影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李德超;王克非;;譯注及其文化解讀——從周瘦鵑譯注管窺民初的小說譯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4 閆一菲;;從《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看周瘦鵑的翻譯風格[J];當代小說(下);2011年03期
5 鄒彬;;周瘦鵑文學翻譯特征芻議[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8期
6 郭高萍;;論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對翻譯的影響——淺析周瘦鵑譯作《歐美名家短篇小說》[J];新學術;2007年06期
7 喬澄澈;;周瘦鵑短篇小說標題翻譯策略[J];語文建設;2012年22期
8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亞男;論周瘦鵑翻譯活動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D];山西大學;2015年
2 王雅玲;周瘦鵑翻譯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譯者主體性視域下的周瘦鵑、劉半農(nóng)譯作個案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2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4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