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遺法在平城
發(fā)布時間:2024-03-30 16:35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中國與南亞在佛教文化和藝術(shù)領域的交流全面展開,南亞的佛教雕刻與繪畫技藝隨之傳入中土。2015年大同新出土的彩繪石槨板即用"天竺遺法"繪制而成。這種繪畫技法應用廣泛,印度阿旃陀石窟、斯里蘭卡獅子巖壁畫和中國新疆克孜爾石窟與敦煌莫高窟等早期壁畫都留有遺跡。據(jù)文獻記載,"天竺遺法"在六世紀前半葉已傳入南朝。新出土的彩繪佛像石槨板為北魏中后期遺存,由此成為中原北方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采用"天竺遺法"繪畫的標本,比建康一乘寺"凹凸花"的繪制時間提早了約半個世紀。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42631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圖二:2〕大同市博物館展覽的彩繪石槨板之一局部體宰性(丹遂〔
058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3期第215期〔圖二:2〕大同市博物館展覽的彩繪石槨板之一局部紅底色形成筆觸與色階,包括面部、頸部、右肩、右胸、右臂、雙手以及右足等部位,致使面頰、胸部和手臂等處顯得圓潤凸起〔圖三:2〕。這種采用不同色度、色彩疊染所表現(xiàn)的佛像,具有較強的體積感,系....
本文編號:3942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94263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