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敘事研究——以朝鮮—韓國人的抗日敘事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4-02-15 08:55
20世紀東亞抗日敘事是一個十分豐富的文學資源寶庫,其中既有東亞各國文學的國別文學,又有跨國家、跨民族、跨文化的東亞文學交融,特別是“抗日”這一東亞文學的共同主題更加彰顯了抗日敘事研究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本論文采用歷史實證主義的方法,以中·韓兩國文人的自傳和回憶錄為中心進行考察研究,分析了在日本殖民時期朝鮮·韓國人在中國時期的抗日活動和他們英勇的斗爭面貌。其中和朝鮮義勇隊有關的抗日敘事作品是巴金的《發(fā)的故事》、《火》三部曲和郭沫若的《洪波曲》。巴金以朝鮮人柳子明在中國從事抗日活動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兩部作品,郭沫若在武漢見到朝鮮義勇隊員在撤退時積極斗爭的場面,他們的作品雖然都是以自傳的形式對個人經(jīng)歷的回憶,但是是對歷史的真實反映,可以作為歷史的證言。與此同時,與臨時政府有關的抗日敘事作品是金俊燁的《長征》和張俊河的《石枕》,這兩部作品不僅僅是對個人經(jīng)歷的回憶和記錄,也是中國國民黨和朝鮮人互相協(xié)助進行抗日歷史的再現(xiàn)。金俊燁的《長征》和張俊河的《石枕》以韓國的一種紀行文體形式,在中韓兩國都具有著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本論文為彌補先行研究的不足之處,通過以中·韓兩國文人的自傳和回憶錄為中心進行考察研究,分...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99500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99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9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