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歷史觀視角下《李爾王》兩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2 09:13
本文關(guān)鍵詞:翻譯歷史觀視角下《李爾王》兩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莎士比亞,作為歷史上偉大的劇作家,在世界文壇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觀其一生,他不僅寫過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也創(chuàng)造了37部不朽的劇作。他的劇本不僅表現(xiàn)了豐富的主題,也展示了復(fù)雜的人性及人間百態(tài)。其中《李爾王》,作為他悲劇中的巔峰之作,不僅精彩地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與性格,而且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莎翁極高的語言天賦以及他對人性社會的洞察與感悟。如今這部劇早已跨越國度和語言界限成為各國廣大讀者們非常喜愛的讀物。在中國,李爾王的中譯本已經(jīng)超過十多部。其中,梁實秋和朱生豪的譯本頗受關(guān)注,他們是我國最早對莎式作品進行系統(tǒng)翻譯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翻譯家。 本文從安娜·利洛娃提出的翻譯歷史觀角度出發(fā),對梁實秋和朱生豪的兩個《李爾王》中譯本進行對比分析。首先從社會起源說和社會歷史法兩個角度進行考慮,用翻譯的現(xiàn)代性、繼承性和交叉性三個方面進一步闡釋翻譯歷史觀的合理性。接著本文著手介紹了莎士比亞和他的作品《李爾王》的歷史社會背景和兩位譯者與他們作品的歷史社會背景及作者與各自作品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本文在翻譯歷史觀角度下從翻譯現(xiàn)代性、繼承性和交叉性分別對《李爾王》兩個中譯本進行具體的對比研究。翻譯現(xiàn)代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位譯者采取的翻譯策略上:梁實秋偏向于異化的直譯策略,朱生豪偏向于歸化的意譯策略;翻譯繼承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位譯者遵從的翻譯思想上:梁實秋遵從翻譯的“崇真”思想,朱生豪追求翻譯的“神韻說”;翻譯交叉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位譯著的語言特色及所要表達的主題上:梁實秋用其清晰典雅的語言表達了他對人文主義的向往及希望通過弘揚西方文化來促進各國間的相互學(xué)習(xí)與交流,朱生豪則通過其極具民族特色的語言表達了他對當(dāng)時社會的憎恨及對人民的同情。 基于《李爾王》不同的漢譯本,本文得出了不同版本存在的自然性和可接受性的結(jié)論。而歷史觀便很好地詮釋了這種版本的多樣性,每個譯本是符合一定時期歷史與社會的需要,這些又反過來大大地影響了譯者。當(dāng)然,譯者自身的受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也會影響他們對原作的態(tài)度及采取的翻譯策略。確定地說,這些不同的譯本有助于莎氏經(jīng)典文學(xué)在不同時代對翻譯研究的啟示。正因為譯者對同一部作品的不懈努力與研究,原作便有了新的生命力與價值。而這又更好地詮釋了安娜·利洛娃翻譯歷史觀的題中之義。
【關(guān)鍵詞】:翻譯歷史觀 《李爾王》中譯本 比較分析
【學(xué)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Abstract3-5
- 摘要5-7
- Contents7-9
- 1.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Questions10-11
- 1.3 Research Method and Significance11
- 1.4 Thesis Organization11-13
- 2. Literature Review13-21
- 2.1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ion13-15
- 2.2 The Study on Shakespeare's Dramas15-17
- 2.3 Translation of King Lear in China17-21
- 3.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hesis21-25
- 3.1 Definition of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ion21
- 3.2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ion21-25
- 4. Shakespeare’ King Lear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25-33
- 4.1 Shakespeare and King Lear25-28
- 4.2 King Lear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28-33
- 4.2.1 Liang Shiqiu s Version29-31
- 4.2.2 Zhu Shenghao s Version31-33
- 5.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ion33-49
- 5.1 Translationa Modernity s View to Examine Translation Strategies33-38
- 5.1.1 The Respective Historical Mission for Their Translation of King Lear33-35
- 5.1.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35-38
- 5.2 Translation Inheritance in Translation Thoughts38-42
- 5.2.1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ir Translation Thoughts39-40
- 5.2.2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Translation Thoughts40-42
- 5.3 Translation Intersectionality in the Language and Themes of the Versions42-49
- 5.3.1 Translation Intersectionality in the Language42-45
- 5.3.2 Translation Intersectionality in the Themes45-49
- 6. Conclusion49-53
- Acknowledgements53-55
- References55-59
- Appendix A59-61
- Appendix B61-65
- Appendix C65-69
- 攻讀學(xué)位期間取得的學(xué)術(shù)成果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汝成;走近莎士比亞[J];外國文學(xué);2002年06期
2 胡真;利娃洛的翻譯歷史觀[J];中國科技翻譯;1990年01期
3 王芳;;從莎劇翻譯看朱生豪的翻譯思想[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4 李虹;;從動態(tài)順應(yīng)看《李爾王》的三種譯本[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2期
5 鄭敏宇;;保加利亞翻譯理論家安娜·麗洛娃的翻譯思想[J];外語研究;2012年06期
6 楊全紅;朱生豪譯莎動力談[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6期
本文關(guān)鍵詞:翻譯歷史觀視角下《李爾王》兩個中譯本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93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936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