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還原的藝術——藝術社會學家的藝術特殊論
發(fā)布時間:2021-10-16 05:55
在藝術社會學發(fā)展史上,以馬克思主義者、布爾迪厄和貝克爾為代表的社會學家將社會學推進到藝術領域,豐富了我們對藝術的認知。但他們并沒有關注藝術的特殊性,而是像社會學對藝術領域的"殖民",對藝術進行了普遍式還原。這引起不少社會學家的反駁。沃爾芙認為,藝術不能還原為經濟基礎或意識形態(tài),應該關注它的審美和形式因素;海因里希認為藝術是一種獨特性價值體系,不可還原;亨尼恩和本澤克利認為趣味是一種激情狀態(tài),不能還原為社會區(qū)隔策略。德諾拉提出,藝術的力量來自人與藝術的互動,在其中,藝術特殊性得到了保留。他們的藝術特殊論是對藝術還原論的一種制衡,對中國藝術社會學發(fā)展具有重要啟發(fā)。
【文章來源】:文藝理論研究.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文章目錄】:
一、 藝術還原論——社會學向藝術的“殖民”
二、 藝術特殊論——藝術對社會學的反“殖民”
1. 詹尼特·沃爾芙: 從藝術不可還原到藝術形式特殊性
2. 娜塔莉·海因里希: 作為獨特性價值體系的藝術
3. 安托萬·亨尼恩與克勞德·本澤克利: 作為激情的趣味
4. 提亞·德諾拉: 人與物互動中的藝術特殊性
結語: 藝術特殊論的意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將審美帶回藝術社會學——新藝術社會學理論范式探析[J]. 盧文超. 社會學研究. 2018(05)
[2]霍華德·貝克爾的“藝術→社會學”煉金術[J]. 盧文超. 文藝研究. 2014(04)
本文編號:3439278
【文章來源】:文藝理論研究.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0 頁
【文章目錄】:
一、 藝術還原論——社會學向藝術的“殖民”
二、 藝術特殊論——藝術對社會學的反“殖民”
1. 詹尼特·沃爾芙: 從藝術不可還原到藝術形式特殊性
2. 娜塔莉·海因里希: 作為獨特性價值體系的藝術
3. 安托萬·亨尼恩與克勞德·本澤克利: 作為激情的趣味
4. 提亞·德諾拉: 人與物互動中的藝術特殊性
結語: 藝術特殊論的意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將審美帶回藝術社會學——新藝術社會學理論范式探析[J]. 盧文超. 社會學研究. 2018(05)
[2]霍華德·貝克爾的“藝術→社會學”煉金術[J]. 盧文超. 文藝研究. 2014(04)
本文編號:3439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3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