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記等效的視角研究《麥田里的守望者》漢譯口語體風格的再現(xiàn)
本文關鍵詞:從標記等效的視角研究《麥田里的守望者》漢譯口語體風格的再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麥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國文壇獲得如此成功的因素眾多,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該小說對口語體語言準確而具藝術性的運用。美國學者科斯特洛(Costello)對其評價為:“這部小說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在于它是一部文學藝術作品,還在于它是五十年代美國高中生流行用語的歷史語言記錄”(侯維瑞,2008)。書中口語體頻繁出現(xiàn)并非偶然,而是作者為實現(xiàn)特定交際意圖的獨出心裁。它們在塑造人物或揭示主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產生作者欲實現(xiàn)之文體效果!尔溙锢锏氖赝摺分谐霈F(xiàn)了大量口語體表達,包括縮音、松散句和夸張手法等等,使小說成為有標記文本。侯國金教授(2005)在其著作《語用標記等效原則-翻譯評估的新方法》中,將標記理論、等效翻譯理論和語用學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起來,提出了“語用標記等效原則”。他認為:人們選擇無標記的表達方式(U-Terms)或有標記的表達方式(M-Terms)是帶有目的性的。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忽略或未能保留原文的標記價值(M-Value),則會損害或甚至丟失原文某部分的意思。因此,“語用標記等效原則”的中心思想是如果原文具有很強的標記性,那么理想的譯文也應具有相當程度的標記性!皹擞浀刃А敝械摹暗刃А辈⒎菙(shù)學意義上的絕對精確,而是“一個模糊的近似值”。根據(jù)侯國金教授提出的“關聯(lián)程度的關聯(lián)-標記模式”,某一話語的標記性越強,其關聯(lián)程度越低。換言之,即某一話語的標記性越強,其與語境的關聯(lián)性越少,反之亦然。在此理論基礎上,通過研究小說中如縮音等口語體風格特征的“語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及對其進行理解分析所需的“處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可以得出結論:《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口語體語言是帶有標記性的。全文重點在第四、五章。第四章分別從詞匯、語法以及修辭層面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口語體風格的主要特征及其產生的美學效果及詩學價值進行分析。第五章通過對比研究小說原文及兩個中譯本中的口語體語言的關聯(lián)程度及標記強度來考察兩位譯者對口語體風格的把握。在對比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些口語體的翻譯不盡如人意,原因正是在于譯者忽略了口語體語言的標記價值,而這些口語體語言恰好就是該小說獨特風格之所在。在“語用標記等效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倡導譯者翻譯時應該意識到原文的標記性,相應地在譯文中保留一定的標記性,以充分地再現(xiàn)原作風格。
【關鍵詞】:口語體風格 標記 風格翻譯 《麥田里的守望者》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046;H315.9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7
- 1.1 Lead-in Remarks13
- 1.2 Significance13-14
- 1.3 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Questions14-15
- 1.4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5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5-17
- C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1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Colloquialism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TheirTranslation17-19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dness Theory to LiteraryTranslation19-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21-29
- 3.1 Working Definitions21-23
- 3.1.1 Definition of Colloquial Style21-23
- 3.1.2 Definition of Markedness23
- 3.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23-25
- 3.2.1 Relevance-Markedness Model for Relevance Degree23-25
- 3.2.2 Pragmatic-Markedness Equivalence Model25
- 3.3 Analytical Framework25-29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Colloquial Style of the Catcher in theRye29-43
- 4.1 Colloquial Style at the Lexical Level30-36
- 4.1.1 Contractions and Word Slurs30-31
- 4.1.2 Limited Vocabulary and Simple Diction31-33
- 4.1.3 Slangs and idioms33-36
- 4.2 Colloquial Style at the Grammatical Level36-39
- 4.2.1 Loose Structures36-37
- 4.2.2 Repetition37-39
- 4.2.3 Simple Sentences39
- 4.3 Colloquial Style at the Rhetorical Level39-43
- 4.3.1 Hyperboles40-41
- 4.3.2 Similes and Metaphors41-43
- CHAPTER FIVE A Comparative Study: Reproduction of Colloquial Style in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43-63
- 5.1 Markedness at the Lexical Level43-51
- 5.1.1 Markedness of Limited Vocabulary and Simple Diction43-47
- 5.1.2 Markedness of Cursing Words47-51
- 5.2 Markedness at the Grammatical Level51-55
- 5.3 Markedness at the Rhetorical Level55-63
- 5.3.1 Markedness of Similes and Hyperboles55-58
- 5.3.2 Markedness of Sex-related Euphemisms58-63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3-69
- 6.1 Major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63-66
- 6.2 Implications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s66-67
- 6.3 Limitations67-68
- 6.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68-69
- REFERENCES69-7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濤;;從修辭學角度看《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語言特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2 劉瑤;李黎;;霍爾頓·考爾菲德:矛盾的孤立者——解析《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復雜個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3 何勇;;淺論《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藝術特色[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4期
4 盧國榮;《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語言特色[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李玉潔;;解讀J.D.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語言風格[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年11期
6 李健;;“霍爾頓式語言”與巧妙靈活的敘事風格——《麥田里的守望者》寫作技巧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7 姜苓;;個性危機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體現(xiàn)[J];懷化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年11期
8 邰蓓;霍爾頓的缺失與找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袁小明;;國內塞林格研究述評[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楊堅;趙薇;;《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夸張及其語用功能[J];紅河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賈曉慶;敘述文體學—理論建構與應用[D];河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芮雪梅;賴斯翻譯批評理論關照下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中譯本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谷嫦欣;英漢臟話翻譯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葉丹;《麥田守望者》里的叛逆現(xiàn)象及其對中國職業(yè)學校教育的啟示[D];浙江大學;2010年
4 田迎春;逃離中的成長—《麥田里的守望者》“成長”主題解讀[D];蘭州大學;2011年
5 呂遙;人物維度與時間視角之功能性差異《麥田里的守望者》敘事進程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白忠興;描述翻譯研究的系統(tǒng)方法初探[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盧思語;論《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敘述[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魏慧梁;從安德烈·勒菲弗爾的翻譯四層次比較《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中譯本[D];河北大學;2011年
9 尚穎;確立與守望:哈克與霍爾頓形象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秦軍;適應與選擇:英漢文學翻譯中的譯本雜合現(xiàn)象探究[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從標記等效的視角研究《麥田里的守望者》漢譯口語體風格的再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4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