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介學視角下的蘇軾詞英譯策略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勝利;;論蘇軾黃州詞中的歸隱情結(jié)[J];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王剛;;淺析蘇軾詞的“自我超越”意識[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05期
3 張子川;;論蘇軾詞中的轉(zhuǎn)折藝術(shù)[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6年10期
4 邱美瓊;劉雨婷;;二十世紀以來日本學者的蘇軾詞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5 秦燕南;;蘇軾詞中女性形象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7年03期
6 王敏;;探微蘇軾詞中的愁苦與悲哀[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年08期
7 張拓;;蘇軾詞中酒的情感內(nèi)涵[J];文學教育(下);2016年06期
8 邾融;;蘇軾詞對現(xiàn)實悲劇性的審美超越探析[J];長江叢刊;2018年32期
9 王東林;;蘇軾詞之豪放的窺探[J];北方文學;2019年21期
10 閆冬;;宋代詩詞傳播方式研究——以蘇軾為例[J];同行;2016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陳德春;;試論蘇軾詞的養(yǎng)生內(nèi)涵[A];2008北京·第二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唐楚涵;;論蘇軾詞中的四種自我排解模式[A];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三期座談會資料匯編[C];2019年
3 李常生;;蘇軾常州(今常州、無錫、宜興、江陰)行蹤考[A];第23屆中國蘇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4 陸明德;;蘇軾《天際烏云帖》解讀[A];第23屆中國蘇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5 徐麗娜;;媒介文化視域下的蘇軾文藝觀及其當代啟示[A];古典詩文的經(jīng)緯——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四十七輯)[C];2018年
6 彭文良;;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編年新考[A];第23屆中國蘇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7 呂肖奐;;《醉翁吟》與《醉翁操》[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徐有富;蘇軾詞的虛實相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高紅梅;成人之美[N];光明日報;2004年
3 山東省青島財經(jīng)職業(yè)學校教師 楊春梅;壯語有韻,秀語有骨[N];語言文字報;2019年
4 錢好;音畫共融 意在筆先[N];文匯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梁銀林;蘇軾與佛學[D];四川大學;2005年
2 孟憲浦;蘇軾詩學思想的生存論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何若錦;論蘇軾詞中表現(xiàn)的氣[D];南京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玲;蘇軾雜記研究[D];湘潭大學;2019年
2 向玲;日本學者的蘇軾詞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3 張牡丹;蘇軾史論文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4 張佳月;譯介學視角下的蘇軾詞英譯策略研究[D];西華大學;2019年
5 劉羽佳;蘇軾的暮夜活動及暮夜作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D];江西師范大學;2019年
6 烏爾其;蘇軾文學的自我傳播[D];海南師范大學;2019年
7 路璐;蘇軾易學與其文學境界之形成[D];杭州師范大學;2019年
8 梅馨月;蘇軾對成語的貢獻[D];江西師范大學;2019年
9 何苗;論蘇軾的禮刑思想[D];西南政法大學;2018年
10 康亞萍;蘇軾《史記》評論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647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4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