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主義的回響:《百年孤獨》與’1985尋根小說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I106.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引莉;;回觀尋根小說的民間精神與知識者趣味[J];長城;2011年08期
2 石志敏;;“尋根小說”中的“根”隱喻與俠文化[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3 王永全;;淺論后殖民主義小說的多元恐怖性——以《百年孤獨》為例[J];名作欣賞;2011年21期
4 肖紅玉;;從《百年孤獨》看“魔幻”與“現(xiàn)實”的結合[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5 張?zhí)?;從“歌頌”、“追尋”到“彷徨”——十七年小說、尋根小說、新寫實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探析[J];滁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趙德利;;人生儀式與審美還原——論20世紀中國小說的儀式化審美范式[J];社會科學;2011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李永東;;區(qū)域文化與20世紀中國小說的消長沉浮[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王微;;論《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輝映的兩朵藝術奇葩——論《百年孤獨》與《所羅門之歌》的成功與魅力[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丁帆;;論二十年來小說潮流的演進[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付文慧;;從中國“尋根小說”的英譯透視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取向?qū)Ψg文本選擇的影響[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寧克華;;在人生的悖論中尋求解救——評魯彥周新時期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意義[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7 許志強;;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變法[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8 路文彬;;從“國家關懷”到“浪漫回望”——中國當代小說五十年之我見[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首席記者 陳熙涵;正版《百年孤獨》終于來了[N];文匯報;2011年
2 ;《百年孤獨》首獲中文版權[N];烏魯木齊晚報(漢);2011年
3 深圳報業(yè)集團駐京記者 陸云紅;“痛并快樂地翻譯《百年孤獨》”[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路艷霞;《百年孤獨》生日當天重返中國[N];北京日報;2011年
5 陳眾議;《百年孤獨》何以暢銷[N];人民日報;2011年
6 深圳商報駐京記者 田泳;正版的《百年孤獨》來了![N];深圳商報;2011年
7 陳華文;不再孤獨的《百年孤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8 林一安;《百年孤獨》從未被退稿[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記者 楊秀蘭;準備了40年的一部書,中國式的《百年孤獨》?[N];嘉興日報;2008年
10 韓浩月;《百年孤獨》還將“孤獨”下去[N];深圳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金勝;“新時期”小說的自我認同[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鯨;后現(xiàn)代主義的回響:《百年孤獨》與’1985尋根小說[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樸;新時期尋根小說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余紅艷;論《百年孤獨》的寫作張力思維[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敬;尋根小說中的神秘色彩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5 楊紅艷;生態(tài)視域下的《百年孤獨》[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冷國輝;《百年孤獨》的空間敘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現(xiàn)法;1985年尋根文學與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8 蘇洋;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時間觀念的文化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2年
9 陳放;尋根小說的文化取向及其意義[D];延邊大學;2005年
10 萬潔華;《百年孤獨》與《幽靈之家》的女性形象比較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30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3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