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TE翻譯能力模式和譯本質(zhì)量評估——以《勇敢的船長》的翻譯為例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仝亞輝;;PACTE翻譯能力模式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王傳英;;從“自然譯者”到PACTE模型:西方翻譯能力研究管窺[J];中國科技翻譯;2012年04期
3 張瑞娥;;翻譯能力構(gòu)成體系的重新建構(gòu)與教學啟示——從成分分析到再范疇化[J];外語界;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平;;《紅樓夢》英譯本人物對話的宏觀語篇和語域重構(gòu)[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許莉娟;范麗;;東西思維差異與語言習得[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7期
3 蘇芙;翻譯中的詞匯特征——從漢德詞匯對比看Koller的詞匯等值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4 馮春波;;試論翻譯與向國外弘揚中華文化[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韓玲;;漢語習語的英譯研究[J];才智;2008年17期
6 韋朝暉;;中國古代文論英譯的特殊情況及其對策——劉若愚給我們的啟示[J];長城;2011年06期
7 徐朝友;重視翻譯教材編寫的質(zhì)量——從《英譯漢技巧新編》談起[J];巢湖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8 張金陵;;長安文化和中國古代佛經(jīng)翻譯[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王源濤;;淺談漢英翻譯中的選詞用字[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張旭東;張東宇;;從奈達的“對等”理論看譯者的追求[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雪;論翻譯中的說服因素:理論溯源與實例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2 高少萍;話語倫理學觀照下的委婉語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熊輝;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D];四川大學;2007年
5 王偉;現(xiàn)代漢語歐化與翻譯策略之綜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江藝;對話與融合:余光中詩歌翻譯藝術(sh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s,
本文編號:2600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0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