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的Beloved兩譯者風格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11:52
【摘要】:近年來,譯者風格的研究逐漸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特別是現(xiàn)在語料庫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使用這種全新的研究方法,作出更加客觀和更具說服力的譯者風格研究。筆者基于自建的小型平行語料庫,使用AntConc和WordSmith6.0進行檢索和分析數(shù)據(jù),并選取Beloved原文中高頻詞“what”引導的名詞性從句,比較王友軒先生的《嬌女》和潘岳、雷格先生的《寵兒》兩個譯本的翻譯策略。本文通過分析兩位譯者的用詞特色和傾向的翻譯策略體現(xiàn)其譯者風格差異。結果顯示,王譯本的類符形符比大于潘、雷譯本,說明王譯本詞匯量大且詞匯豐富,而潘岳和雷格先生的譯本則詞匯量相對較小。潘、雷譯本的高頻詞比例大于王譯本,說明該譯本詞匯變化度較低,重復率高,則王譯本的詞匯變化較大,重復率較低;且王譯本的低頻詞比例大于潘、雷譯本,說明王譯本中會使用一些帶有個人傾向的詞匯,這與其常用的翻譯策略有關。就平均詞長而言,兩個譯本都使用了大量的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及三音節(jié)詞,而五音節(jié)和六音節(jié)詞的使用則應是原文中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翻譯;此外王譯本的四音節(jié)詞多于潘譯本,說明王友軒先生更多地使用漢語四字格成語,而潘岳先生和雷格先生則相對較少使用。其次在分析高頻詞“what”引導的名詞性從句并比較兩譯本的翻譯策略時發(fā)現(xiàn),王譯本傾向于使用歸化策略,更加靠近讀者,符合中國的語言習慣;而潘、雷譯本更傾向于使用異化策略,更加向原作者靠攏,翻譯忠實原文。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I046
本文編號:2599866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315.9;I0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靜;;論《寵兒》(Beloved)中的象征主義手法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J];北方文學;2019年11期
2 紀望月;;Beloved譯本中歸化/異化策略選擇對黑人身份構建的影響[J];中外企業(yè)家;2018年1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培君;基于語料庫的Beloved兩譯者風格對比研究[D];中北大學;2019年
2 周方方;從譯者主體性視角解讀Beloved兩個中譯本[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李曉莉;目的論下《寵兒》翻譯策略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99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9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