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藝評論論文 >

“解釋學循環(huán)”視角下文學解讀的有效性及過度詮釋

發(fā)布時間:2019-10-30 01:04
【摘要】:解釋學循環(huán)是解釋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依據(jù)其內(nèi)涵的變化可分為海德格爾之前的古典形態(tài)和他之后的現(xiàn)代形態(tài)。本文對解釋學循環(huán)概念的從古至今的演變進行了細密的梳理,尤其重點考察了阿斯特、施萊爾馬赫、狄爾泰、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的解釋學循環(huán)思想。 中國古代雖沒有明確解釋學的提法,但卻擁有豐富的解釋學思想,本文重點考察了以孟子為代表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的解釋學循環(huán)思想,希冀找尋到與西方相類通的精神資源,以為文學解讀的問題提供相應的理論借鑒。 由文本內(nèi)部和文本外部的解釋學循環(huán)所引致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解釋的有效性。關于解釋的有效性最初是由美國文論家赫施提出來的,他在《解釋的有效性》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討論。理論家卻爾走得更遠,鮮明地提出“一部作品只有一個唯一正確的解釋”的觀點,極力維護文學解釋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過度詮釋問題實質(zhì)也是由解釋的有效性問題引申而來的,它最早是由意大利的符號學家艾柯在1990年代提出來。在結集出版的《詮釋與過度詮釋》中收錄了艾柯、羅蒂和卡勒等幾人的演講,各人分別就過度詮釋問題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和看法。本論文就各人的觀點進行了條分縷析思路上的辨析和梳理,以期對這個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本文認為由赫施提出來的對文本的含義和意謂的區(qū)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對文本不同解釋的理論分歧之所在,但對卻爾的“一部作品只有唯一正確解釋”的觀點則認為有些太過了。關于過度詮釋問題,同意艾柯對過度詮釋來源的歷史追溯,及卡勒的主張對文本的運行機制進行研究的看法。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錦;;論法律解釋的解釋學循環(huán)[J];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2 孟琳;;通途與陷阱——-為解釋學一辯[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邵長春;;從解釋學視角看塑造論哲學[J];理論學習;2009年04期

4 李紅;分析哲學和解釋學的融合趨向[J];哲學動態(tài);2001年06期

5 王們;;解釋學的起源與發(fā)展[J];金陵神學志;1999年04期

6 劉愛華;;解釋學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教學思考[J];文教資料;2017年16期

7 毛文娟;;作為理解對象存在的課程內(nèi)容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7年09期

8 王鑫鑫;;論激進解釋學的范式轉換[J];世界哲學;2017年03期

9 何衛(wèi)平;;信心解釋學與懷疑解釋學——從保羅·利科談起[J];哲學研究;2017年05期

10 姜韋;;論伽達默爾解釋學經(jīng)驗的特征及其對他者問題的啟示[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順;;追體驗:“突破解釋學循環(huán)”的一種可能?[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輯)——中國文論的直與曲[C];2009年

2 韋玲娜;;是“意義”還是“意思”(摘要)——從解釋學角度談對現(xiàn)代藝術的解讀[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張金梅;;西方解釋學批評的理論闡釋與批評實踐[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4 黃應全;;略論中國傳統(tǒng)解釋學的方法論性質(zhì)[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5 邵小希;;論法解釋學上認識的客觀性[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4輯)[C];2008年

6 莫偉民;;利科爾的反思解釋學及其與馬克思的差異[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侯才;;中國傳統(tǒng)文本解釋學的方法和特色[A];第二屆領導干部國學論壇論文集[C];2017年

8 王中江;;“原意”、“先見”及其解釋的“客觀性”——在“方法論解釋學”與“哲學解釋學”之間[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9 王瑞東;;解釋學視野中理解對象的客觀性問題[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10 何衛(wèi)平;;信仰與理性的沖突與交匯——近代西方解釋學由局部向一般轉化一個重要動力[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項秉光;克服解釋學循環(huán)的三種嘗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陳雪 北京大學經(jīng)略研究院;人工智能視域下法解釋學的運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3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鐘厚濤;“中國解釋學”構建的跨文化開拓[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湯一介;解釋學與中國[N];光明日報;2002年

5 徐兆仁;歷史解釋學的基本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鄧新華;發(fā)展中的中國文學解釋學[N];文藝報;2006年

7 邢賁思;對“解釋學”的解釋[N];學習時報;2001年

8 朱立元;激活中國解釋學的內(nèi)在活力[N];文藝報;2015年

9 姜廣輝;中國為什么沒有解釋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本社記者 薛應軍;不可忽視的法律行為解釋學著作[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友超;論教育的理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海飛;論理解——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解釋學重建[D];蘇州大學;2004年

3 覃世艷;后現(xiàn)代主義解釋學批判[D];蘇州大學;2006年

4 猶家仲;《詩經(jīng)》的解釋學研究[D];北京大學;2000年

5 劉李;深層解釋學與作為癥候的觀念[D];吉林大學;2008年

6 趙樂靜;可選擇的技術:關于技術的解釋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7 許繼紅;雷蒙德·威廉斯技術解釋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8 姜福東;返回方法論的法律解釋學[D];山東大學;2009年

9 毛安翼;回答“法是什么”的一條重要路徑[D];武漢大學;2013年

10 郭鵬;梅格納德·德賽經(jīng)濟解釋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吉國;“解釋學循環(huán)”視角下文學解讀的有效性及過度詮釋[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仰;解釋學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年

3 康波;自我解釋策略對概念學習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4 陳冬陽;翻譯即解釋[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5 鄭景;伽達默爾的解釋學普遍性理論研究[D];安徽大學;2018年

6 毛文娟;作為理解對象存在的課程內(nèi)容研究[D];渤海大學;2018年

7 胡藝;解釋學視域下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現(xiàn)代詩教學的困難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年

8 趙倩倩;西方解釋學中的解釋循環(huán)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9 施景韜;狄爾泰生命解釋學探究[D];延邊大學;2012年

10 于海燕;由分立走向綜合—對利科解釋學的一種詮釋[D];黑龍江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25536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536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4e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