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中的契合——巴赫金狂歡理論與大眾文化
本文選題:巴赫金 + 狂歡理論; 參考:《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年05期
【摘要】:巴赫金的狂歡理論在西方學界影響深遠,而大眾文化又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化形態(tài)。本文通過將巴赫金的狂歡理論同大眾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進行研究,分析二者的特性,發(fā)現(xiàn)兩者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都體現(xiàn)了對人的欲望的尊重,隱藏著更新與交替的創(chuàng)新精神,蘊含著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反抗力量以及強大的解構(gòu)能力。
[Abstract]:Bakhtin's carnival theor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and mass cul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form in the 20th century. Through the study of Bakhtin's carnival theory and mass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and finds that the two have certain agreement, both embody respect for human desire, hide the innovation spirit of renewal and alternation. It contains critique and resistance to reality and powerful deconstruction ability.
【作者單位】: 沈陽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澤東;;作者的命運——論巴赫金美學中的作者問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劉坤媛;;巴赫金“對話”理論中國化的啟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4期
3 翟婷婷;;巴赫金與馬克思交往思想之比較[J];太原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4 王永祥;;巴赫金的對話性美學思想[J];藝術百家;2009年04期
5 曾軍;;問題意識的對話——中國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顧與反思[J];學習與探索;2009年05期
6 耿波;;巴赫金美學中的“聚置”詩學模式[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D.E.維康;王靜;;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視角觀照下的敘事身份[J];敘事(中國版);2010年00期
8 文浩;;巴赫金審美建構(gòu)論探析[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10年03期
9 簡圣宇;;略談國內(nèi)的巴赫金理論研究——1982年至2010年[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10年04期
10 馬君;;淺析巴赫金對話與狂歡中的人本思想[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姚文放;;文化在文學領域中的表達——巴赫金的啟示[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狂歡理論是“想像催生”的嗎?[N];社會科學報;2004年
2 張開焱;學會在開放中封閉[N];文藝報;2003年
3 達芙娜·厄蒂納斯特-伏爾甘 張哲 編譯;《在哲學與文學之間:巴赫金和主體性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錢中文;各具特色的對話 交往哲學與詩學[N];文藝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濟遠;試論巴赫金的文學觀[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程軍;巴赫金“對話”美學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體性思想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瑞煊;巴赫金主體建構(gòu)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袁建軍;巴赫金對話與狂歡化理論中的人本觀[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林衛(wèi)星;論巴赫金詩學的主體間性[D];華僑大學;2011年
7 陳然興;形式即邊緣[D];西北大學;2007年
8 武耀博;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與文藝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9 穆娟麗;重讀巴赫金《生活話語與藝術話語》[D];西北大學;2014年
10 曹修群;論巴赫金小說的時空體理論[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861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6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