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藝術現(xiàn)象與人
本文選題:藝術現(xiàn)象 + 創(chuàng)造; 參考:《藝術科技》2016年11期
【摘要】:古希臘哲學家希波拉底曾說過:"藝術長存,而我們的生命短暫。"對于藝術這個豐富的仿佛永遠也說不完的永恒而常新的話題,前人已經(jīng)有了許多從各個角度、層面入手的研究、探討,所有這些,既是后來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又給后來者留下濃厚的"影響的焦慮"的陰影。然而,只要有會思想的蘆葦——人的存在,只要文明在發(fā)展,生活在繼續(xù)流動,探討就不會停止,思想就會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產(chǎn)生。因為從根本上說,只有人才有藝術,才有關于藝術的思想,藝術與人是相互的。任何藝術現(xiàn)象都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來體現(xiàn)、表達。藝術的產(chǎn)生究竟是源于人的生理需要或是由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的精神渴望。不管怎樣,都要歸結為一種形式,以人的主觀感受來加以宣揚和發(fā)展,也就是所謂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Abstract]: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Hipolatius once said, "Art lives forever, and our lives are short." For the rich and everlasting topic of art, which seems to never be finished,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and discussions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levels, all of which are the inexhaustible and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thought for the latecomers. It also leaves a strong shadow of influence anxiety to the latecomers. However, as long as there is a Reed of thought-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s long as civilization is developing, life continues to flow, discussion will not stop, thought will continue to emerge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Because fundamentally speaking, only the talented person has the art, only then has the thought about the art, the art and the human are mutually. Any artistic phenomenon needs to be reflected and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Whether the production of art is derived from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or from the physiological needs of the spiritual desire after being satisfied. In any case, it should be summed up as a form of human subjective feelings to promote and develop, that is, the process of artistic re-creation.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分類號】:J0-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洪澤;李博;;藝術青春期下的集體躁動——“798”藝術現(xiàn)象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1年12期
2 葛祥國;王作明;;論泛藝術現(xiàn)象[J];芒種;2012年12期
3 張曉凌;90年代藝術現(xiàn)象[J];中國藝術;2000年01期
4 陳清林;;藝術市場化的新經(jīng)典 東方涂欽的非常水墨[J];英才;2005年11期
5 陳婭玲;;“男旦”藝術現(xiàn)象的文化內涵[J];四川戲劇;2006年06期
6 范迪安;;朱進:原生像或一些散淡的風景[J];東方藝術;2012年10期
7 葛容;用微電腦制作音樂[J];中國音樂;1985年01期
8 ;城市幻象——2013·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J];畫刊;2013年12期
9 李秀云;劉策;;“男旦”藝術現(xiàn)象的審美批判[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12期
10 葉永青;;經(jīng)營一段歷史[J];新華航空;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萌;;中國“卡通一代”與“新卡通一代”藝術現(xiàn)象淺析[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記者 曹新琳;一場關于生命與藝術現(xiàn)象的精彩對話[N];新疆日報(漢);2011年
2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 曾慶瑞;怎樣面對“電視劇時代”[N];中國藝術報;2008年
3 記者 隗瑞艷;“生命藝術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當代藝術展”舉辦[N];中國文化報;2011年
4 記者 諶強;對非藝術現(xiàn)象依法進行監(jiān)管[N];光明日報;2001年
5 ;藝術家與哲學家的對話[N];美術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澤梅;“80后”卡通化藝術現(xiàn)象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2 趙穎鴻;想象與真實—《空間物語》創(chuàng)作記[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3 金山;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象中的現(xiàn)代性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26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82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