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雕塑在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公共空間 公共藝術 動態(tài)雕塑 應用 出處:《吉林建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動態(tài)雕塑公共藝術在公共環(huán)境空間中的創(chuàng)作表達與應用,將傳統(tǒng)的動態(tài)雕塑藝術與當代公共藝術在特定的角度進行融合,進而以實際的創(chuàng)作為基礎,力求梳理動態(tài)雕塑藝術對當代公共藝術的貢獻和作用,并且通過第一手的動態(tài)雕塑在公共空間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探索在前人基礎上,尋求更加多樣化的可能性。動態(tài)雕塑自發(fā)現(xiàn)以來,廣泛受到青睞,并以其獨特“形式張力”和“娛樂性”,帶來視覺上的新奇而富有生命律動的盛宴享受。特別是結合城市環(huán)境空間公共藝術實際創(chuàng)作應用,使現(xiàn)代城市空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給予城市活力注入了新的血液、構建了城市公共精神、塑造了城市形象。理論依據:課題以公共空間、公共藝術、動態(tài)雕塑為線索,展開對三者的發(fā)展歷程與國內外現(xiàn)狀分析,進一步深入概述其之間的穿插關系,其中著重剖析動態(tài)雕塑與公共藝術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開拓動態(tài)雕塑在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表達研究。實踐經驗:課題對環(huán)境動態(tài)雕塑及公共藝術的經典案例的分析及實地考察調研,積累豐富的間接實踐經驗。其次是重點分析和總結筆者所參兩個大型公共藝術項目來提供直接的實際創(chuàng)作經驗。基于以上兩點加上藝術現(xiàn)狀分析,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指導筆者畢業(yè)設計創(chuàng)作——動態(tài)雕塑公共藝術實際應用兩個案例,來共同佐證課題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價值,最后得出結論并展望發(fā)展動向。
[Abstract]:The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art of dynamic sculpture in the public environment space will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dynamic sculpture art with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art in a specific angle and then take the actual creation as the foundation. Try to comb the dynamic sculpture art to contemporary public art contribution and role, and through first-hand dynamic sculpture in the public space of artistic creation practice, explore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Since the discovery of dynamic sculpture, it has been widely favored, and with its unique "form tension" and "entertainment". Bring visual novelty and full of life rhythm feast enjoyment, especially combined with the urban environment space public art practical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make modern urban space art forms rich and diverse. To give new blood to the vitality of the city, to build the public spirit of the city, to shape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oretical basis: the subject of public space, public art, dynamic sculpture as the clu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hre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m is further summarized, with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ynamic sculpture and public art.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dynamic Sculpture in Public Art creatio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classic cases of environmental dynamic sculpture and public art. Accumulation of rich indirect practical experience. Secondl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two large-scale public art projects to provide direct practical creative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above two points plus the analysis of the art situation.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three, the author instructs the author to apply two cases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art of dynamic sculpture in order to prov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value of the subject. Finally,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305;J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昌昒;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與美[J];文史雜志;2001年02期
2 ;藝術創(chuàng)作[J];上海藝術家;2001年06期
3 程海明,王宇;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學技術的互動[J];山西科技;2002年01期
4 張志堅;藝術創(chuàng)作的真實與自信[J];美苑;2003年04期
5 李鳳榮;;從自然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再認識[J];設計藝術;2006年02期
6 王海燕;;藝術家的異常心理與藝術創(chuàng)作探析[J];美術大觀;2006年06期
7 陳丹;;從審美與藝術創(chuàng)作看藝術的內涵[J];藝苑;2006年06期
8 ;全省藝術創(chuàng)作會議在蓉召開[J];四川戲劇;2007年03期
9 岳紫園;;藝術創(chuàng)作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J];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12期
10 任繼紅;;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點[J];美術大觀;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鄭寒;;物境·情境·意境 論“創(chuàng)新”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生命之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2 呂承;;廢棄紙材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潛質[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年
3 楊乃喬;;后現(xiàn)代性、后殖民性與民族性——在世紀之交,藝術創(chuàng)作與批評應該追尋一種比較的視野[A];東方叢刊(1998年第1輯 總第二十三輯)[C];1998年
4 汪天行;;打造“五彩江西”——在2007年江西省藝術創(chuàng)作工作會議上的講話[A];藝海探真——論文論著選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付滿玉邋沙靈;寧夏召開藝術創(chuàng)作工作大會[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記者 胡亮;應設立國家藝術創(chuàng)作基金[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3 駐山西記者 楊淵 通訊員 石婉茹;山西科學規(guī)劃藝術創(chuàng)作[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記者 黃小駒 翟群;加強對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的引導 創(chuàng)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N];中國文化報;2011年
5 記者 王國康 通訊員 韓霞;我市專業(yè)藝術創(chuàng)作取得歷史性突破[N];宿遷日報;2014年
6 記者 李珊珊;重點發(fā)布繁榮藝術創(chuàng)作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舉措[N];中國文化報;2014年
7 記者 王連文;學深學透,,服務于藝術創(chuàng)作繁榮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記者 駱蔓 薛亮 魏俏;浙江省召開藝術創(chuàng)作會議[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羅小莉;努力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大發(fā)展大繁榮[N];銅仁日報;2008年
10 記者 謝克儉;首屆福建省“綠色世界”少兒藝術創(chuàng)作大賽落幕[N];福建科技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彬;論材料的物質性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D];中央美術學院;2013年
2 趙振東;自畫像的創(chuàng)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邢姣姣;論材料運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D];天津美術學院;2015年
4 趙鑫;樸素質感下的當代油畫理念研究[D];沈陽大學;2015年
5 聶坤;論“凝視”下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創(chuàng)作[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6 許彩物;淺析李曉偉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探索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7 戴斌;癲于形 癡于畫—淺談藝術中癡情與繪畫的關系[D];蘇州大學;2015年
8 張羽;淺析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主題意識與構成因素[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9 羅杰英;人文情感對我藝術創(chuàng)作的引導[D];西藏大學;2016年
10 旦增曲杰;痕跡—題材對我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表達[D];西藏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460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6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