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藝術(shù)中“太平有象”形象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13:02
<正>太平有象,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詞語與形象,在藝術(shù)中表現(xiàn)為一只馱花瓶的白象,體現(xiàn)著皇室成員的統(tǒng)治理想,也象征著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大象的吉祥寓意來自西漢,"太平有象"一詞則源于南宋,其形象又脫胎于藏傳佛教七政寶中的白象寶,于明代產(chǎn)生、清代流行。清朝皇帝崇信藏傳佛教,加之造辦處的成立發(fā)展,使得宮廷藝術(shù)中的太平
【文章來源】:收藏. 2020,(05)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圖11)或駕象??(圖12),自元明以來其意為萬國來朝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與清朝統(tǒng)治者的需求相??吻合
[清】青玉象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太平有象玉磬(圖17),??造型為一只單獨的側(cè)身大象,象身不馱瓶,玉??磬背后刻篆書“太平有象”且有祥云紋,這一形??象來源可上溯到北宋末。宋徽宗對祥瑞與道教??的狂熱,使原本屬于佛教的大象形象進入道教??藝術(shù)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紫端太平有象??硯(圖18),硯背繪一只正身側(cè)首的象,象旁有??表安定吉亨的泰卦圖案,雖然其太平有象之名??為后世所添,但毫無疑問此硯在借大象表達太??平之意。明朝世俗化程度加深,泰卦圖案消失,??好事者在大象旁署“太平有象”四字(圖19),這??給予如上玉磬的創(chuàng)作者以靈感。??2?樣式??太平有象中的大象有站立和俯臥兩種姿??態(tài),瓶置于象背或身下。背馱花瓶的立象是自明??代就有的樣式,存在時間最久,在清宮中數(shù)量??最多。象往往四足垂直立地,動作有正首垂尾、??回首垂尾、回首盤尾。雖然太平有象來自于白象??寶,但也顯示出與商代象尊的一致性,在立象馱??瓶樣式上尤其明顯。湖北省博物館藏商代青銅??象尊(圖20),象四足直立,垂尾翹鼻,背部原??應有象鈕蓋,成一大一小的子母象。??瓶在身下的立象樣式主要出現(xiàn)于象、瓶、人??組合的案頭文玩之中,一種情況是胡人將瓶從象??身上搬下并呈送皇帝(圖21),陳設(shè)器中象與抬??瓶的胡人被分為兩個部分,各成一組單濁雕鑿、??組合陳設(shè);另一種情況,是童子圍象嬉戲?qū)⑵勘??下把玩(圖22),象的動作以回首垂尾為主。??瓶在象身上的臥象樣式首先出現(xiàn)于明代香??爐當中。香爐上馱聚寶盆的象盤臥雙目微閉,似??2020.()■??63??
圖32)為例說明
本文編號:3059308
【文章來源】:收藏. 2020,(05)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圖11)或駕象??(圖12),自元明以來其意為萬國來朝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與清朝統(tǒng)治者的需求相??吻合
[清】青玉象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太平有象玉磬(圖17),??造型為一只單獨的側(cè)身大象,象身不馱瓶,玉??磬背后刻篆書“太平有象”且有祥云紋,這一形??象來源可上溯到北宋末。宋徽宗對祥瑞與道教??的狂熱,使原本屬于佛教的大象形象進入道教??藝術(shù)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紫端太平有象??硯(圖18),硯背繪一只正身側(cè)首的象,象旁有??表安定吉亨的泰卦圖案,雖然其太平有象之名??為后世所添,但毫無疑問此硯在借大象表達太??平之意。明朝世俗化程度加深,泰卦圖案消失,??好事者在大象旁署“太平有象”四字(圖19),這??給予如上玉磬的創(chuàng)作者以靈感。??2?樣式??太平有象中的大象有站立和俯臥兩種姿??態(tài),瓶置于象背或身下。背馱花瓶的立象是自明??代就有的樣式,存在時間最久,在清宮中數(shù)量??最多。象往往四足垂直立地,動作有正首垂尾、??回首垂尾、回首盤尾。雖然太平有象來自于白象??寶,但也顯示出與商代象尊的一致性,在立象馱??瓶樣式上尤其明顯。湖北省博物館藏商代青銅??象尊(圖20),象四足直立,垂尾翹鼻,背部原??應有象鈕蓋,成一大一小的子母象。??瓶在身下的立象樣式主要出現(xiàn)于象、瓶、人??組合的案頭文玩之中,一種情況是胡人將瓶從象??身上搬下并呈送皇帝(圖21),陳設(shè)器中象與抬??瓶的胡人被分為兩個部分,各成一組單濁雕鑿、??組合陳設(shè);另一種情況,是童子圍象嬉戲?qū)⑵勘??下把玩(圖22),象的動作以回首垂尾為主。??瓶在象身上的臥象樣式首先出現(xiàn)于明代香??爐當中。香爐上馱聚寶盆的象盤臥雙目微閉,似??2020.()■??63??
圖32)為例說明
本文編號:3059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05930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