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2 16:34
器物銘文作為古代銘文文體創(chuàng)作中的一大體類,歷史最悠久,題材最廣泛,內(nèi)容最豐富,在銘文研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漢代是器物銘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不僅因為在漢代鑄刻對象越來越廣泛,青銅器、石器、木器、鐵器、玉器、陶器等均用來勒刻,更重要的是刻于其上的銘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這為我們討論與研究漢代社會、漢人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諸多新變,故對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整理與研究是整個銘文文體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學術(shù)界對漢代器物銘文尚未有專門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研究,大多是對銘文這一文體分類及其發(fā)展進行梳理,對銘文的文學性談及很少,尤其對漢代器物銘文文學價值關注較少,本文以漢代文人器物銘文內(nèi)容為研究對象,共計19位作者,145篇器物銘文(包括存疑、未以銘命名篇及其無名氏作品)進行系統(tǒng)整理,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對漢代文人器物銘文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考釋與研究。本文從緒論、正文、結(jié)語三部分對漢代文人器物銘文進行論述: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意義、器物銘文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為本文的主體部分,分為四章介。第一章,通過對史料、文獻、作品的分析,界...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漢代器物銘文的研究現(xiàn)狀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器物銘文的界定及其漢前流變概說
1.1 器物銘文的界定
1.1.1 器物銘文的命名
1.1.2 器物銘文的分類界定及其文體涵義
1.2 器物銘文漢前流變概說
1.2.1 上古和夏朝之銘文
1.2.2 商代之銘文
1.2.3 周代之銘文
1.2.4 秦代之銘文
第二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興盛原因及內(nèi)容研究
2.1 文人器物銘文的興盛原因
2.1.1 社會政治的影響
2.1.2 審美心理的需要
2.1.3 留名心理的驅(qū)動
2.2 文人器物銘文的內(nèi)容
2.2.1 敘事頌德銘
2.2.2 警戒誡勉銘
2.2.3 題詠贊物銘
2.2.4 祈福祝愿銘
第三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文學特征
3.1 豐潤典雅的語言特色
3.1.1 融經(jīng)化典,語求典雅
3.1.2 錘詞煉句,語求簡練
3.1.3 講究文采,語尚駢偶
3.2 寫實追虛的藝術(shù)手法
3.2.1 運用修辭,文采允集
3.2.2 以象說理,言簡意賅
3.3 四言韻語為主的文體結(jié)構(gòu)
第四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專題研究
4.1 李尤器物銘文研究
4.1.1 李尤其人其作
4.1.2 關于李尤銘文評價問題
4.1.3 李尤作品淺析及儒道思想之體現(xiàn)
4.2 蔡邕器物銘文研究
4.2.1 蔡邕器物銘文創(chuàng)作的實踐
4.2.2 蔡邕器物銘文的藝術(shù)風格
4.2.3 蔡邕《銘論》在銘體發(fā)展史上的貢獻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碑文與銘文、頌文及誄文的文體關系[J]. 李貴銀. 社會科學輯刊. 2009(06)
[2]論漢代頌贊銘箴與漢賦的同體異用[J]. 梁復明,費振剛. 學術(shù)論壇. 2008(07)
[3]我國最早的哲理銘文[J]. 張啟成.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08(01)
[4]座右銘文化溯源[J]. 張寶明. 江蘇社會科學. 2004(05)
[5]漢代四言詠物賦源流新探[J]. 韓高年.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1)
[6]銘文簡論[J]. 王建.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3)
[7]漢代頌贊銘箴與賦同體異用[J]. 萬光治. 社會科學研究. 1986(04)
[8]漢代鐵農(nóng)器銘文試釋[J]. 李京華. 考古. 1974(01)
碩士論文
[1]漢代銘文研究[D]. 高英.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漢代銘文研究[D]. 張甲子.東北師范大學 2010
[3]漢代“銘”體文學研究[D]. 余鳳.中南民族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15017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漢代器物銘文的研究現(xiàn)狀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器物銘文的界定及其漢前流變概說
1.1 器物銘文的界定
1.1.1 器物銘文的命名
1.1.2 器物銘文的分類界定及其文體涵義
1.2 器物銘文漢前流變概說
1.2.1 上古和夏朝之銘文
1.2.2 商代之銘文
1.2.3 周代之銘文
1.2.4 秦代之銘文
第二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興盛原因及內(nèi)容研究
2.1 文人器物銘文的興盛原因
2.1.1 社會政治的影響
2.1.2 審美心理的需要
2.1.3 留名心理的驅(qū)動
2.2 文人器物銘文的內(nèi)容
2.2.1 敘事頌德銘
2.2.2 警戒誡勉銘
2.2.3 題詠贊物銘
2.2.4 祈福祝愿銘
第三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的文學特征
3.1 豐潤典雅的語言特色
3.1.1 融經(jīng)化典,語求典雅
3.1.2 錘詞煉句,語求簡練
3.1.3 講究文采,語尚駢偶
3.2 寫實追虛的藝術(shù)手法
3.2.1 運用修辭,文采允集
3.2.2 以象說理,言簡意賅
3.3 四言韻語為主的文體結(jié)構(gòu)
第四章 漢代文人器物銘文專題研究
4.1 李尤器物銘文研究
4.1.1 李尤其人其作
4.1.2 關于李尤銘文評價問題
4.1.3 李尤作品淺析及儒道思想之體現(xiàn)
4.2 蔡邕器物銘文研究
4.2.1 蔡邕器物銘文創(chuàng)作的實踐
4.2.2 蔡邕器物銘文的藝術(shù)風格
4.2.3 蔡邕《銘論》在銘體發(fā)展史上的貢獻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碑文與銘文、頌文及誄文的文體關系[J]. 李貴銀. 社會科學輯刊. 2009(06)
[2]論漢代頌贊銘箴與漢賦的同體異用[J]. 梁復明,費振剛. 學術(shù)論壇. 2008(07)
[3]我國最早的哲理銘文[J]. 張啟成.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08(01)
[4]座右銘文化溯源[J]. 張寶明. 江蘇社會科學. 2004(05)
[5]漢代四言詠物賦源流新探[J]. 韓高年.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1)
[6]銘文簡論[J]. 王建.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03)
[7]漢代頌贊銘箴與賦同體異用[J]. 萬光治. 社會科學研究. 1986(04)
[8]漢代鐵農(nóng)器銘文試釋[J]. 李京華. 考古. 1974(01)
碩士論文
[1]漢代銘文研究[D]. 高英.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漢代銘文研究[D]. 張甲子.東北師范大學 2010
[3]漢代“銘”體文學研究[D]. 余鳳.中南民族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150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301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