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中司馬懿形象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0-09-04 08:16
司馬懿作為文學人物形象,最早登場于陳壽的《三國志》中,此后則由《晉書》正式給予列傳。至于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既然涵蓋漢末至魏晉的歷史,故此也繞不開這樣一位人物。 目下涉筆司馬懿人物研究的書籍大多從史學、文化角度,研究與其人其事相關的史學問題、文化現(xiàn)象,或延伸到哲學史、思想史及軍事史的領域,研究司馬懿其人在倫理道德、軍事謀略等方面的意義。其所論司馬懿其人其事,也大多采用多書雜取、湊成一個整體的糅合手法,而很少關注三書各自所描繪之司馬懿形象的不同及其意義。 本文與既往研究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姑且把三部史書作為文學文本,從三部書作者對司馬懿這一人物的文學形象的不同視角切入,走筆于人物個性、性格與命運、人物典型性、細節(jié)描寫、人物語言、人物形象之間的對比和反襯,以及三部史書在司馬懿人物形象描寫上的高下優(yōu)劣,來進行比較研究。 本文的鋪敘,除了相關參考書籍之外,均取材于《三國志》《晉書》和《資治通鑒》三種正史中的相關史料,論文分為五個部分,通過不同階段的司馬懿,即“初登場的隱士司馬懿”、“中年壯年的謀士司馬懿”、“良將司馬懿”以及“晚年司馬懿”之多姿形象在三書中各別異同的縱向橫向比較,沿著作者編修史書創(chuàng)作過程中史才、文才的揮灑脈絡,體味三書中司馬懿文學形象的匠心各具,并通過司馬懿人物形象與《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中出現(xiàn)的其他相關人物的比較分析,從而對司馬懿這一人物形象在倫理準則、軍事指揮、執(zhí)政權謀等層而的借鑒意義進行扼要歸納。 《三國志》作者陳壽限于時代和政治高壓的局限,難以盡情伸展自己的文學才能,卻依然在字里行間留下他對司馬懿的曲折評判。 《晉書》編者以臧榮續(xù)的《晉書》為藍本,兼采筆記小說的記載,稍加增飾,惟求文字華麗,前后穿幫卻多!稌x書》對于司馬懿其人,雖持矛盾態(tài)度,但恰因《晉書》的列傳體文章體式,卻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司馬懿形象的鑒賞文本。 司馬光對司馬懿的評判標準,更多拘泥于忠奸效命的不同程度上,一旦確認是奸雄性格的行事作風,則竭盡口誅筆伐之能事,絕不手軟。但是遭遇絕代奸雄奇才,終究又難掩幾分偏愛。另外,其編著史書的使命本身也決定了,司馬光通過對司馬懿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更多地傾向于總結歷史成敗興衰的道理和規(guī)律,以給當朝和后世提供借鑒。 史傳作者筆下人物常常栩栩如生,大抵是因為作者總是賦予筆下人物以豐富的情感,并流露出作者自己的情感好惡和價值評判。有了情感的史傳不再是單一的史書,亦可成為文學的典范。惟其可以歸類為文學,其描摹人物之種種必有值得欣賞、學習之處。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文化史中,史記文字也同樣占有重要的甚至是壓倒多數(shù)的比例,因此,由史傳論及文學,其意義也就另開出新的生面。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I206.2
本文編號:2812082
【學位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付開鏡;;司馬懿父子的卑劣人格:晉王朝松軟的立國根基[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本文編號:2812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8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