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敘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30 02:57
【摘要】:從最廣泛的層面上說,《論語》是一部研究得至為充分的儒家經(jīng)典。事實上,在汗牛充棟的研究著作與研究論文中,關于《論語》的文學研究顯得相對薄弱,從敘事角度加以切入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本文從敘事著筆,將《論語》這部先秦儒家經(jīng)典納入人類敘事的歷史長河,通過對它的分析與切割,力求揭開《論語》敘事的神秘面紗。 文章分為序言、正文與結語三個部分。 序言部分主要介紹20世紀以來《論語》的文學研究現(xiàn)狀,指出先前的文學研究實際上已為敘事研究打開了視野。然后初步辨析經(jīng)典與敘事的關系。先介紹對唐前敘事的傳統(tǒng)見解,在縱向上將時間定格于唐前;再簡單梳理現(xiàn)在已知的對唐前“經(jīng)”與“子”的敘事解讀,這是因為《論語》地位曾經(jīng)歷過在“經(jīng)”“子”之間游走的過程;然后分析《論語》敘事解讀的可能性,并提出之所以如此解讀的緣由。 正文部分共四章: 第一章,《論語》的敘事分類;诒疚膶Α墩撜Z》的敘事切入視點以及前此對《論語》的多種分類方式,文章擬將《論語》分作三大類,即“子曰”式與描述式,無故事有互動式,有故事有情節(jié)式,以此帶動對文本的敘事剖析。 第二章,《論語》的敘事空間。本章主要分析《論語》的空間呈現(xiàn),從天與天下兩個維度談其非實用空間,又從地理大空間與場景小空間兩個維度談其實用空間。 第三章,《論語》的敘事時間。本章主要分析《論語》的時間呈現(xiàn),從個體對生存的追問探討其個體感性時間,又從對歷史時間的追述探討其歷史進程時間。 第四章,《論語》的敘事邏輯。本章主要從形式與內容兩個維度討論《論語》表面紊亂與內里整齊的邏輯關系。 結語部分主要揭示了《論語》的敘事意義乃為教育敘事之雛形,點明其在中國教育敘事史上的重要地位。闡釋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啟示來今之研究方向。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734754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滄授;;《論語》的語言藝術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2 曹文星;;《論語》文學價值初探[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3 梅俊道;談《論語》的文學語言特色[J];九江師專學報;1988年01期
4 李人紀;《論語》說理的寫作成就論析[J];求是學刊;1983年03期
5 薛秀艷;;《淮南子》敘事要素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文敏;;《管子》敘事結構分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胡念貽;從人物形象論《論語》的文學價值[J];文史哲;1962年03期
8 何秋瑛;韓云波;;《易經(jīng)》敘事要素與敘事意義論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9 吳景和;;《論語》文學價值初論[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2期
10 朱玲;《論語》的文學成就[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薛秀艷;諸子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劉曉珂;“后漢三賢”著述的敘事心態(tài)及其呈現(xiàn)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李康;《周易》時空一體敘事思維模型[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347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73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