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太史公曰”文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9 19:57
【摘要】:《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每篇傳文幾乎都設有“太史公曰”。這種形式自從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劉知幾《史通》稱它為“論贊”體之一。本文先從論贊體這一框架展開研究,探究以《漢書》“贊曰”為代表的典型論贊體的特征,這為“太史公曰”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個參照的坐標。進而深入文本,從史學和文學兩方面來分析“太史公曰”所具有的特性,這是全文的核心。本文分為緒論、正文和余論三個部分: 緒論部分,先是分古代和現代兩個階段介紹了“太史公曰”的研究現狀,然后交代本文的研究范圍,最后闡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正文部分分為四章: 第一章先是“太史公”稱謂辨析,進而交代了“太史公曰”的文體淵源,它是在對史傳“君子曰”和屈賦的“亂曰”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而來的。以上問題是本文研究需要首先弄清楚的基本問題。 第二章是立足于論贊體的歷史流變而展開的!疤饭弧鄙刑幱谡撡濗w的初創(chuàng)階段,其體制尚未成熟。通過對“論贊”一詞的文字釋名和史書發(fā)展中人們對論贊評價的分析,可以看到班固《漢書》“贊曰”代表著規(guī)范論贊體的典型特征。第三節(jié)是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來探討《漢書》論贊的特點。 第三章是論述“太史公曰”史學特性的。主要闡述“太史公曰”的史學功用,包括表達對傳文人事之看法、交代史料來源、說明對史料處理以及記載逸聞軼事等。此外,也從“太史公曰”所在位置、篇幅長短、表達方式等角度探討了它的表現形式。 第四章研究“太史公曰”的文學特性。本章主要從四個維度深入研究了“太史公曰”的文學性:疏蕩雄奇的風格、情感性、議論性和諷刺性,該章是本文的重點。 余論部分,是由“太史公日”的史、文特性進而引申到《史記》的史、文關系的探討。本文認為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是將他的客觀敘述與主觀看法、情感投入分開的,“史學性”和“文學性”在司馬遷這里達到了和諧地統一,這對于理解“太史公曰”的史、文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21198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榮權;“太史公曰”不等于史評論贊[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03期
2 辛剛國;中國史書的贊論何以成為一種文學文體?[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郭學利;;《左傳》“君子曰”與《史記》“太史公曰”比異[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施開誠;“太史公曰”的抒情藝術[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5 崔積寶;談《史記》論贊中的情感[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6 張穎;深意遠神 不拘一格——論《史記》的“太史公曰”[J];江淮論壇;2001年03期
7 劉猛;20世紀《史記》“太史公曰”述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8 范愛榮;;《史記》“太史公曰”的文學特征芻議[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9 張浩蘭;;《史記》中“太史公曰”之人文觀照[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李向明;淺談《史記》的評論藝術[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本文編號:2621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62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