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與“大地”的爭執(zhí)中博弈——文學與造型藝術張力論
[Abstract]:Aesthetic tension exists in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World and the Earth. Blank is the premise of artistic aesthetic ten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discourse reorganization open the poetic space of the text, the reader's imagination can break through the abstract and limited perceptual "earth", and move towards the fresh and infinite meaning "world", and the visual plastic art presents the rhythm of life in a silent manner. Lead the eye to the spiritual state of the heart. The beauty of tension can not be easily judged by the difference of artistic configuration symbols, and the silent visual image can also point to the invisible field, and become the writable text to the profound aesthetic world, and achieve the beauty of artistic tension in the dimension of poetic imagin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art have different ideographic ways, imagination space and tension structure, we should suspend the argument of language center, also should avoid the extreme of overcorrection, and examine the problem of which is bigger or smaller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lastic arts.
【作者單位】: 懷化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I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惠敏;李志紅;;“世界”與“大地”——海德格爾論藝術作品的新視角[J];電影評介;2006年11期
2 杜心源;;藝術作品之“言說”——海德格爾從哲學走向藝術作品之路[J];求索;2007年05期
3 余虹;海德格爾的藝術沉思[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4 孫麗君;;世界和大地——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黃瑩;存在的澄明——海德格爾詩學中的作品與存在[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廖建榮;朱艷;;論藝術是人的本源——解讀海德格爾的《藝術作品的本源》[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李一帥;;青春·大地·呼喚——解讀葉賽寧與海子自然詩審美思想[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郝文杰;;構成之環(huán):本源美學的回歸——從抽象表現主義到色域境界[J];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9 朱建弟;;關于藝術的本質之源——淺析海德格爾的藝術之思[J];南平師專學報;2006年01期
10 李兆文;;國家大劇院搶占光線[J];世界博覽;200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副主任、作家 張宏森;植根于生活的沃土[N];人民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林立;媒介性:后現代藝術的存在[D];山東大學;2005年
2 張麗芬;藝術生成于存在[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兆鵬;在通向藝術與真理的思之途中[D];四川大學;2006年
2 孫婷婷;文學存在的鏡像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02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220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