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參與及超越
本文選題:日常生活審美化 + 審美因素; 參考:《文藝爭鳴》2012年01期
【摘要】:正一稍稍留意一下即可發(fā)現(xiàn),無論是我們自身還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都正在被前所未有地美化,精益求精的裝飾與潮落潮起的時尚遍布大街小巷。這股"全球性的審美化傾向"的最佳演員無疑是魅力四射的都市空間中往來穿梭的寶馬香車,衣著時髦的俊男靚女,流光溢彩的購物中心,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如此等等。審美化的颶風刮過了城市的每個角
[Abstract]:Just a little attention can be found that both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are being beautified as never before, with refined decoration and trendy fashion all over the streets. The best actor of this "Global Aesthetic tendency" is undoubtedly the Beautiful cart shuttling through the glamorous urban space, the fashionable handsome woman, the glittering shopping mall, the dazzling variety of goods, and so on. The beautiful hurricane swept across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
【作者單位】: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分類號】:I0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高建平;;“審美”是審美“!藝術(shù)”還是藝術(shù)!——關(guān)于“跟著走”與回到“硬譯”的幾點思考[J];文藝爭鳴;2011年13期
2 趙毅衡;;都是“審美”惹的禍:說“泛藝術(shù)化”[J];文藝爭鳴;2011年13期
3 劉旭光;;“審美”不是“藝術(shù)化”——關(guān)于“審美”的沉淪與救贖[J];文藝爭鳴;2011年13期
4 南帆;;經(jīng)驗、理論譜系與新型的可能[J];文藝爭鳴;2011年1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姚一諾;;評南帆的《經(jīng)驗、理論譜系與新型的可能》[J];文學教育(上);2011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賀天忠;;美與審美的發(fā)生是根本不同的美學問題[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04期
2 黃興濤;“美學”一詞及西方美學在中國的最早傳播[J];哲學動態(tài);2000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晶;;日常生活作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審美感興的觸媒[J];文藝爭鳴;2010年13期
2 陸揚;;藝術(shù)抑或觀念?[J];藝術(shù)評論;2010年12期
3 李雷;;唯美主義與“日常生活審美化”[J];藝術(shù)評論;2010年12期
4 蕭坊;超級女生解讀[J];新西部;2005年09期
5 張松鶴;;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合理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6 張毅;龔小凡;;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情感化設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周蓮紅;;身體在場、精神缺席的視覺盛宴——反思“日常生活審美化”[J];新余高專學報;2006年03期
8 楊琦;;從“大視覺藝術(shù)”看日常生活審美化之可能[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張春梅;;日常生活“商品符號化”還是“審美化”——一種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語義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張興成;;“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后現(xiàn)代性——電視媒介與當代審美文化變革[J];電視研究;2010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陸揚;;費瑟斯通論日常生活審美化[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紅春;;私人領(lǐng)域的內(nèi)在悖論及其審美化解決——兼論“日常生活審美化”必然性與必要性[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姚文放;;新中國的三次“美學熱”[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李光榮;;聞一多的藝術(shù)家氣質(zhì)及其兼政經(jīng)歷[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7 殷曼i_;;從藝術(shù)體制看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性[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shù)傳統(tǒng)”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夏昭炎;;藝術(shù)和藝術(shù)家的“頭腦”[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9 沈?qū)毣?;沈?qū)毣娬摱⻊t[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10 付曉東;;當藝術(shù)遭遇經(jīng)濟——兼記“光·音/光陰”大山子藝術(shù)節(jié)[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 張?zhí)礻?日常生活審美化:當代審美新景觀[N];山西日報;2004年
2 楊光;文藝學、美學新焦點:日常生活審美化[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記者 馬全祥 通訊員 董鳳萍;市老齡辦送戲下鄉(xiāng)樂了農(nóng)民[N];北京社會報;2006年
4 王嘉;新藍頂 很成都很國際[N];成都日報;2007年
5 馬越;宋莊藝術(shù)大躍進[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6 李博;走向世界的當代國畫藝術(shù)家[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肖維波;文化產(chǎn)業(yè)園:都市欲望中的“DNA”[N];中國文化報;2007年
8 江文湛;那觸動心靈的單純質(zhì)樸[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記者 孟祥寧;雜技走進工廠 博得滿堂喝彩[N];中國藝術(shù)報;2006年
10 利銘 建宏;藝術(shù)家要培養(yǎng)發(fā)展事業(yè)的堅定信心[N];中國藝術(shù)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飛龍;邁克·費瑟斯通的消費文化理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2 王卓斐;美學回家[D];山東大學;2010年
3 趙元蔚;海派文學與消費文化[D];吉林大學;2008年
4 葛卉;話語權(quán)力理論與90年代后中國文論的轉(zhuǎn)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雪梅;審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王燕飛;進入主流[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7年
7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shù)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8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shù)學院;1999年
9 孫遜;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7年
10 李必桂;藝術(shù)作為存在的根本發(fā)生[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春娟;“日常生活審美化”再審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呂建秋;“日常生活審美化”語境下的設計藝術(shù)體現(xiàn)[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婷婷;日常生活審美化系統(tǒng)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4 傅瑤;“日常生活審美化”在中國的接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劉平;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倫理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6 馬榮;日常生活審美化在中國的可能性[D];山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王俊杰;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與藝術(shù)化生存[D];河南大學;2011年
8 劉會麗;日常生活審美化論題辨析與現(xiàn)象反思[D];山東大學;2009年
9 石俊玲;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文藝學的新問題[D];河北大學;2006年
10 孫弋嵐;席勒美學理想與日常生活審美化[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55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95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