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妖與狐女原型的探索與比較
本文選題:神話 + 原型。 參考:《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摘要】:海妖賽壬與狐女都是先民對魅人女性集體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塞壬精通文藝,身體起伏,聽從生命本源的召喚;狐女們妖嬈美麗,秉夜而來自薦枕席,并且更加賢良淑德,她們與書生的故事往往類似完滿的現(xiàn)實喜劇。在西方文化體系的形成之初,并沒有強烈的是非道德標準,充斥著美與恐怖的雜糅以及對世界超驗的理解與征服欲望;而中國文化中的重視道德倫常和追尋現(xiàn)世安穩(wěn)也在數(shù)千年的狐女故事中逐漸地浮現(xiàn)和清晰。
[Abstract]:Siren and fox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and creation of modern women. Sirens are proficient in literature and art, their bodies rise and fall, and listen to the call of life; foxes are enchanting and beautiful, come to recommend themselves to pillow seats at night, and are more virtuous and virtuous. Their stories with the students are often similar to perfect reality comed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cultural system, there was no strong non-moral standard, full of the mixture of beauty and terror, and the transcendental desire to understand and conquer the world. However, the emphasis on mor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in Chinese culture have gradually emerged and become clear in the story of Fox woma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深圳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妖與狐女的神話原型比較研究(09QNCG19)
【分類號】:I0-03;I1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劍萍;;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劉杰;;論《格薩爾》與《詩經(jīng)》周民族史詩中的英雄救濟主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胡友峰,岳介先;美學研究的精英立場與大眾立場[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劉歡萍;;古典詩詞中的鸚鵡意象及其文化內(nèi)蘊探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代麗君;;借良藥以拯世人,求新聲于審美——淺談審美救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楊帆;;杜拉斯創(chuàng)作中的“自我”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勞東燕;;自由的危機:德國“法治國”的內(nèi)在機理與運作邏輯——兼論與普通法法治的差異[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8 劉桂榮;審美現(xiàn)代性與人之生存樣態(tài)[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9 黃肖嘉;;論卡夫卡小說《一份致某科學院的報告》的“微型對話”特征[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鄭曉峰;;夢象與占夢:《左傳》敘事的巫史文化因素解析[J];北方論叢;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陶思炎;;人魚與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論[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唐圣;;論美學的邊界[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學[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藝虹;世紀之交都市言情劇的情愛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饒建華;東山魁夷繪畫美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昆;滲透數(shù)學觀念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小燕;中古詩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劉銘;李開先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符熠;生——夢——死:尤金·奧尼爾藝術世界的狂歡化特征[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杰;尤金·奧尼爾的精神生態(tài)意識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蘇健;李白詩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姚會濤;《紅樓夢》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春平;懲罰與拯救[D];南昌大學;2010年
7 敖麗芳;“美”的語義分析與文化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凝;金庸小說復仇主題的西洋化進程[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許慧君;論晚唐背景下的許渾詠史懷古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葉惠美;漢字“理”的修辭文化闡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家倫;文學研究的人類學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李向明;時代的剪影 理想的升華——試論上古神話的悲劇美[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漢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3 程茜;試論神話與民族精神結(jié)構之關系[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許卉,王素美;論尼采與榮格在神話和藝術方面見解的相似性[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王青;;能指的狂歡:羅蘭·巴爾特的意義[J];江淮論壇;2006年03期
6 張海霞;;淺析中希神話的異同及其原因[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5期
7 溫乃楠;;傳媒文本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心理學分析[J];知識經(jīng)濟;2008年05期
8 周青民;李秀云;;試論古希臘文論中的宗教元素[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1期
9 吳星;;從符號學分析中西方酒神的差異[J];大眾文藝;2011年04期
10 農(nóng)冠品;民間文學雙軌發(fā)展淺見[J];學術論壇;1988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犀禾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作為世俗神話偶像的明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羅諾;文交所“神話”:兩幅《燕塞秋》 同名不同價[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3 王文革;從“廣場鴿”到“劉文彩”[N];文藝報;2010年
4 言冰;《砥柱銘》:最后的神話?[N];華夏時報;2010年
5 郎 靜;從遠古神話看中日民族精神[N];河北日報;2002年
6 朱迪光;“母題”批評熱的冷觀察[N];文藝報;2006年
7 ;市場無情 藝術財富神話不再?[N];大連日報;2008年
8 中山大學 施愛東;故事研究的實驗所得[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9 何二元;唐·吉訶德向武俠小說宣戰(zhàn)[N];光明日報;2000年
10 向云駒;民族精神與民間文藝[N];文藝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臧運峰;新批評反諷及其現(xiàn)代神話[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彭兆榮;儀式譜系:文學人類學的一個視野[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虹;榮格藝術思想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2 李丹;《奇異的插曲》與《聊齋志異》女性形象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進芳;神話與原型[D];西北大學;2004年
4 夏秀;榮格原型理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申扶民;美學范疇與神話[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冰;榮格原型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文藝理論建設的價值[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偉妮;禁忌及其對原始藝術之影響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崔慧月;中韓日《螺中美婦》型民間故事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9 宋如寶;神話與現(xiàn)實的糾結(jié)[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張靜;嫦娥形象的審美文化內(nèi)涵及其歷史嬗變[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575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85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