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變革動因的三重考量
本文選題:文學變革 + 動因 ; 參考:《理論導刊》2013年08期
【摘要】:文學變革的概念不同于文學演變,理論界對于文學變革現(xiàn)象的探討多于對文學變革本身的思考。馬克思主義文論、形式主義文論、布迪厄文學思想分別從政治經濟的外在角度、語言本身的內在角度、文學場域看待文學變革的內在動因等考量文學變革的內在根源。文學變革是一個復雜的文學理論研究課題,文學變革的動因也是一個多元決定的矛盾體。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iterary chang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iterature evolutio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formalistic literary theory and Bourdieu's literary thought respectively consider the internal causes of literary reform from the external angle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internal angle of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literary field. Literary reform is a complex research topic of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motivation of literary reform is also a contradiction of multiple decisions.
【作者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期刊中心;西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軍倉;;論陳子昂王勃對屈賦的評價及繼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王軍兵;;陳子昂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考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丁放;;關于“正始之音”含義等問題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邵侃;商兆奎;;唐代的災荒與人口流遷[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邱志誠;;唐、五代成都的繪畫和雕塑[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曾玉玲;;試析儒家重教化諷喻的文學觀[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7 韓建立;;唐詩欣賞課的教學原則與方法[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11期
8 吳明賢;;郭震入蜀考[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段瑞芬;;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悲劇性[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10 嚴宇樂;;《秦將賦》慘象描寫的歷史文化背景[J];敦煌研究;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子林;;紫禁城中軸的設置思想[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三輯)[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智;儒經及其經學闡釋對杜詩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咸曉婷;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彭飛;隋唐東北邊塞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李斯斌;玄言詩批評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佘正松;中國邊塞詩史論(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學;2005年
6 張紅運;唐代詩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睿;張說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胡燕;盛唐散文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金生楊;宋代巴蜀易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蘇士梅;唐代誠信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瑾;論初唐詩歌的生命意識[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張德恒;唐代武周時期詩歌略論稿[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麗偉;鄴與唐代詩歌[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芳;淺探王昌齡及其詩學世界[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U嗢,
本文編號:1831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83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