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分層的符號學考察
本文關(guān)鍵詞:敘述分層的符號學考察 出處:《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敘述分層是小說敘述學經(jīng)常討論的課題,但是問題的真正解決,卻需要進入符號敘述學。一旦敘述文本的載體,從記錄性媒介文字,轉(zhuǎn)換成演示性媒介,即戲劇、電影、游戲,此時哪怕故事依舊,敘述分層的機制也會發(fā)生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卷入的時間狀態(tài)轉(zhuǎn)換成"現(xiàn)時性",即敘述與被敘述同時發(fā)生。如果分層之間的間隔被沖破,發(fā)生了跨層,演出性敘述由于其現(xiàn)時性,會比較自然,而文字敘述反而會出現(xiàn)無法解釋的悖論。
[Abstract]: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fiction narratology, but the re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entered into symbolic narratology. That is, drama, movies, games, even if the story remains the same, the 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mechanism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More importantly, involved in the time state into the "present." If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layers is broken and a cross-layer occurs, the performing narration will be more natural because of its present nature, while the text narration will have an inexplicable paradox.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一般敘述的符號研究”(11XWW001)
【分類號】:I054
【正文快照】: 一、敘述分層:敘述者轉(zhuǎn)換機制一部敘述作品中,有一個以上的敘述者?紤]到敘述者有框架-人格二象,一部符號敘述文本,就可能有多重的框架-人格變換。這些敘述者可以是平行的,例如《十日談》中的十個敘述者。但更多的情況是他們是分層存在:《十日談》中十位佛羅倫薩青年避疫于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毅衡;;“敘述轉(zhuǎn)向”之后:廣義敘述學的可能性與必要性[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濤;論魯迅小說中第一人稱敘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于冬偉;王謙;;穆時英前后兩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發(fā)展流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冀穎潔;;從明傳奇《缽中蓮》的多重視角設(shè)置來看明末百姓心態(tài)[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4 許梓yN;;“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論當前的第一人稱敘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崔文麗;;變奏下的人性思考——《金鎖記》的敘事時距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陳俊;;《福音書》的敘事時間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7期
7 劉春雪;;《左傳》敘事手法研究——預(yù)敘[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劉勇強;楊慶茹;;“三言”與《十日談》敘述語式與語體比較[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9 隋媛媛;;《好工作》中敘述視角的“越界”現(xiàn)象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5期
10 黎莎;劉利剛;;“敘述轉(zhuǎn)向”之后:“體育運動”敘述探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zhì)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3 孫晶;跨越文字與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學;2011年
4 謝龍新;文學敘事與言語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苗變麗;新世紀長篇小說敘事時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張澤兵;讖緯敘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呂海龍;《史通》與劉知幾文史觀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8 薛朝鳳;法制新聞話語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楊家勤;英語演講修辭性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夏丹;中國民事審判話語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路曉輝;史蒂文森主要小說敘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淑玲;從敘事學角度看譯者在小說翻譯中的角色[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周振琳;福克納小說的敘事模式[D];南昌大學;2010年
4 潘文婧;張抗抗長篇小說的敘述話語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熊黎明;民族舞蹈藝術(shù)展演文本敘事性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6 石慧;明清小說“時間倒錯”問題試探[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邢月梅;當代港臺言情小說的女性主義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孔真;西方當代空間化敘事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衛(wèi)華;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學中的兒童視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佟小杰;溫暖與柔情中的“仁”與“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詹姆斯·費倫;尚必武;;文學敘事研究的修辭美學及其它論題[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7期
2 侯懷銀;王霞;;論教育研究的敘事學轉(zhuǎn)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慧娟;;論小說敘述者和敘述對象的五種關(guān)系[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田旭雯;;《當代英雄》中的敘述層次[J];殷都學刊;2011年01期
3 吳琳琳;肖臘梅;;詮釋另類主題之獨特結(jié)構(gòu)——《已知世界》的敘述層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魏全鳳;;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游離——析邱妙津的短篇小說《玩具兵》的元小說技巧[J];華文文學;2007年02期
5 曾麗君;小說敘事中敘述者與文本的關(guān)系淺析[J];丹東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6 嚴俊;;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五號屠場》敘事技巧與主題分析[J];電影文學;2007年22期
7 嚴卿;;《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敘事特色[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8 王瑞;;《魔法》中的魔法——簡析波特《魔法》中的敘述層次及其主題[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9 羅紅;;黑塞小說《荒原狼》的敘述層次分析[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葛蘭;探析《灶君娘娘》的敘事特征[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禮牡;;試析《押沙龍,押沙龍!》的敘事特色[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元征;姚凌;紀紅;樂光新;;一種用于未來蜂窩網(wǎng)絡(luò)中的跨層優(yōu)化模型——信息收集管理層模型[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陳立強;;電視頻道的互動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王升飛;閻昌琪;谷海峰;;密度鎖機理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shù)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3冊)[C];2009年
5 胡俊;;護士長管理中的分層管理體會[A];全國民政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第三次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李敬澤;;羅偉章之信念[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7 張顯程;徐濱士;王海斗;吳毅雄;;應(yīng)力誘導的涂層分層失效及安全容限設(shè)計[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張顯程;徐濱士;王海斗;吳毅雄;;應(yīng)力誘導的涂層分層失效及安全容限設(shè)計[A];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洪海麗;;Multisim7軟件在數(shù)字電路教學中的應(yīng)用[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shù)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楊志明;徐靜;胡冬軍;徐蕾;;“嶺南明珠”體育館屋蓋鋼結(jié)構(gòu)制作與施工技術(shù)[A];2008年全國建筑鋼結(jié)構(gòu)行業(yè)大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琳;別樣的傳記[N];中國文化報;2004年
2 邱華棟;離同居、笑場和“借種”[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徐建斌;客戶需求的分層及對策[N];中國保險報;2002年
4 記者 蘇婭;“真正的主人公是無形的敘述者”[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5 全國政協(xié)辦公廳 曹軍;強化金融市場的分層調(diào)控[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6 查爾斯.克羅特菲爾特;成本籌資分層[N];科技日報;2002年
7 郭華民 林榮;分層做好糧食企業(yè)思想工作[N];糧油市場報;2000年
8 郭春林;“聆聽父親”[N];中華讀書報;2008年
9 粵剛;零售諸侯海珠圈地 四大陣營分層凸顯[N];中國商報;2001年
10 山東省信息產(chǎn)業(yè)廳 韓旭東;無線網(wǎng)絡(luò)跨層設(shè)計[N];計算機世界;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加勇;無線Ad Hoc網(wǎng)絡(luò)中的跨層QoS保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張厚江;碳纖維復(fù)合材料(CFRP)鉆削加工技術(shù)的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8年
3 孫立新;基于跨層的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luò)資源調(diào)度與路由算法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4 李琰;無線寬帶網(wǎng)絡(luò)動態(tài)調(diào)度與跨層優(yōu)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王曉梅;無線多跳網(wǎng)絡(luò)路由技術(shù)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6 汪小燕;無線異構(gòu)網(wǎng)絡(luò)協(xié)同工作技術(sh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劉建;無線分組通信系統(tǒng)跨層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柳曉;越戰(zhàn)創(chuàng)傷敘事[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9 王際兵;悖謬與救贖[D];暨南大學;2008年
10 馬存旺;直升機復(fù)合材料槳葉分層特性及疲勞壽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方方;《微暗的火》中的敘述者[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邵迎春;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luò)中跨層算法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王玨;馬克·吐溫小說敘事藝術(sh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石愛民;論《呼嘯山莊》中的耐莉·丁恩[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戴亞琴;惡之花—當下作家對娼妓題材的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鄭琦;《威弗萊》—成長小說與歷史小說的沖突與融合[D];四川大學;2006年
7 劉鳳俠;《左傳》的敘事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姜立;?思{的復(fù)調(diào)[D];山東大學;2005年
9 王媛媛;高萊特:一種感性世界的寫作[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麗紅;廢名的歸鄉(xiāng)敘事[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345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43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