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文藝思想中的“莎士比亞”
發(fā)布時間:2017-12-26 23:00
本文關(guān)鍵詞:胡適文藝思想中的“莎士比亞”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胡適 莎士比亞 易卜生 精英主義 社會改革 女性觀
【摘要】:胡適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政治都不可忽視的名字。他的光芒照耀了“五四”時代的中國。由胡適研究出發(fā)落腳點絕非胡適個人,而可牽引出大批五四人物。西方思想對胡適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胡適始終處于中西方思想強烈碰撞的夾縫中,胡適與西方文化的關(guān)系也備受矚目。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代表,是英國乃至西方文學的典范。而胡適從早期讀莎,到歸國提倡中國的“文藝復(fù)興”,再到三十年代推動譯莎,莎士比亞也是胡適提及最多的西方文學家之一,因而以莎士比亞為切入口,探尋胡適與莎士比亞二者數(shù)百年后“相遇”所碰撞出的火花是頗有意味的。 本文分三章探討胡適文藝思想中的“莎士比亞”。第一章探討胡適讀莎、推動譯莎與胡適“精英主義”觀念的聯(lián)系。他的讀莎與譯莎都源于“精英主義”這一內(nèi)推力。但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力推平民文學,本文也將探討莎士比亞、胡適的“精英觀”與平民文化的矛盾與內(nèi)在共通性。第二章探討胡適從莎士比亞到“社會改革家”的易卜生的轉(zhuǎn)變。早期胡適對莎士比亞的認可源于胡適對“文藝復(fù)興”的認可,借莎士比亞助力白話文運動,推動中國的文藝復(fù)興;同時胡適對莎劇的熱愛與胡適對戲劇的推崇相關(guān)。之后出于進化論與實用主義,胡適從褒莎到貶莎,轉(zhuǎn)向“社會改革家”的易卜生。第三章以胡適從為莎劇《哈姆萊特》女主角Ophelia辯護到認可易卜生筆下的娜拉為切口,探討胡適女性觀的變遷。胡適對Ophelia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同情之理解,也體現(xiàn)他本身所繼承的“容忍”的處世之道。歸國之后,胡適提倡娜拉女性觀,他開始強調(diào)女性之解放,批判傳統(tǒng)的婚姻觀和女性觀。
[Abstract]:Hu Shi was a nam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 light shone on the "54" era of China. Hu Shi's study is not Hu Shi's individual, but it can pull out a large number of 54 characters. Western though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u Shi. Hu Shi is always in the crack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s. Hu Shi's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cultur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hakespea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Renaissance, a model of English and even western literature. Hu Shi from the early read Shakespeare, returned to the Chinese advocate "Renaissance", and then to 30s to promote th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and Hu Shi mention one of the most western writers, thus taking Shakespeare as the entrance, find Hu Shi and Shakespeare two centuries after "encounter" the sparks are quite mean.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I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萍;;論奧菲利婭的悲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徐靜;;再論胡適與白話文運動[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馬騁;;胡適與易卜生現(xiàn)實主義文學觀之辨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杜鵑;;尚待發(fā)掘的“蕭伯納式”戲劇藝術(shù)——國內(nèi)蕭伯納接受史論[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魏韶華,金桂珍;“個人主義”——“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從魯迅、胡適的易卜生觀切入[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08期
6 朱文華;簡論胡適與易卜生[J];社會科學;1985年10期
7 葉倩;女性主義批評對奧菲利婭的解讀[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袁荻涌;曾樸:卓有成就的法國文學翻譯家[J];文教資料;2001年04期
9 楊聯(lián)芬;;個人主義與性別權(quán)力——胡適、魯迅與五四女性解放敘述的兩個維度[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郭運恒;;“解放了社會,也就解放了自己”——魯迅、胡適論女性解放[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本文編號:1339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3391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