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識解理論觀照下的漢詩英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10:18
本文關鍵詞:認知識解理論觀照下的漢詩英譯研究 出處:《寧波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意象 漢詩英譯 認知語法 認知識解 隱喻識解
【摘要】:詩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形式,其借助修辭性的超常結(jié)構(gòu)語言、豐富的文學意象和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表達詩人獨特的認知感受和審美情趣。以往的漢詩英譯研究大多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片面追求文本信息的“表層”對等,存在較多隨想式的主觀批評。認知語法框架下的認知識解理論為此提供了一條新的語言學指導途徑。 Langacker從描述語義結(jié)構(gòu)的角度闡釋意象并提出認知識解理論,用以指語言符號在人腦形成情景的具體方式。針對同一情景,,認知主體擁有不同的識解方式,形成不同的圖式與意象,產(chǎn)生不同的句義表達并外部表征為不同的詞法、句法結(jié)構(gòu)。本文以該理論為分析依據(jù),從識解的六大維度,即詳略度、背景、轄域、視角、突顯和隱喻考察漢詩多個英譯文本與原文本在認知方式上的適切度。 本文指出,譯者在與作者雙重互動的過程中,兩者的認知焦點視域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偏離,相同的語義內(nèi)容會受到不同識解方式的制約,導致同一原文形成不同的認知意象。譯者需合理分析與選擇認知識解因素,逆向還原原作意象,使譯作視域與原作視域達到認知層面上的最佳相似。 認識識解理論觀照下的漢詩英譯研究,能更好地解讀原文的語義信息,幫助評價譯文的翻譯質(zhì)量,從而指導更加優(yōu)秀的翻譯作品。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吳小芳;;識解理論綜述:回顧與展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3 蔡龍文;;論基于認知語言學的翻譯機制[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4 湛明娟;張景華;;識解理論視角維度下的詩歌翻譯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9期
5 穆詩雄;論英譯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體驗性概念化”對翻譯主客觀性的解釋力——一項基于古詩《楓橋夜泊》40篇英語譯文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編號:1327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32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