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詩經(jīng)》英譯本中的意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08:00
本文關(guān)鍵詞:龐德《詩經(jīng)》英譯本中的意象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龐德 意象 《詩經(jīng)》 意象主義
【摘要】:艾茲拉·龐德集詩人、翻譯家、批評家和翻譯理論家為一身,是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文學的主要奠基人,西方現(xiàn)代詩歌改革的巨匠以及意象派詩歌運動的發(fā)起人。他成功地翻譯了許多中國古典詩歌并且在翻譯過程中深受其象形表意的漢字及意象表現(xiàn)手法的影響。其中,中國古詩的意象表現(xiàn)手法對龐德的意象主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龐德翻譯的中國古典詩歌已成為中外比較詩學、翻譯理論研究領(lǐng)域的重要課題。 作為華夏文學的源頭和古典詩歌的雛形,中國古典詩歌《詩經(jīng)》語言凝練,內(nèi)涵豐富,其所含意象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研究價值,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中被關(guān)注的焦點。所以,《詩經(jīng)》中意象的翻譯研究在加強文化溝通與交流的道路上更具有其獨特而又重要的地位。目前,《詩經(jīng)》中的意象翻譯研究多以理雅各、韋利、許淵沖、汪榕培和任秀樺的英譯本為基礎(chǔ),從認知語言學、譯者主體性及接受美學等方面進行研究,而針對龐德《詩經(jīng)》英譯本中的意象研究尚且較少,此領(lǐng)域還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和價值。 本論文以意象為切入點研究龐德的《詩經(jīng)》翻譯,對龐德《詩經(jīng)》英譯本中的意象作了系統(tǒng)而具體的研究,分析并評價了龐德意象觀和翻譯觀在《詩經(jīng)》翻譯中的體現(xiàn),呈現(xiàn)了龐德《詩經(jīng)》英譯本中意象翻譯的特點。本論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以龐德的意象主義及翻譯理論觀為指導思想,從再現(xiàn)、改變及創(chuàng)造意象三方面分析譯作中對原詩意象的不同處理方法,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了龐德《詩經(jīng)》譯本中意象的重塑和構(gòu)建方式、特點。通過本研究,可以透視中國意象文化與龐德意象觀相互交融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這一中西文學、文化的交流個案;此外,本論文為《詩經(jīng)》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龐德《詩經(jīng)》翻譯研究這一領(lǐng)域提供了補充性的成果,同時也為《詩經(jīng)》翻譯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15.9;I0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樹芳;《詩經(jīng)》的意象經(jīng)營[J];湖州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2 金百林;龐德英譯《詩經(jīng)》小議[J];外語研究;1995年02期
3 郭建中;美國翻譯研討班和龐德翻譯思想[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4 蔣洪新;龐德的翻譯理論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5 李玉良;王宏印;;《詩經(jīng)》英譯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與反思[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王貴明;;論龐德的翻譯觀及其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意英譯[J];中國翻譯;2005年06期
7 程文;;隱喻思維與《詩經(jīng)》禽鳥意象的解讀[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年01期
8 李佳潔;;漢詩英譯中的非物質(zhì)符號意象重建——《詩經(jīng)》英文譯本的比較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22期
,本文編號:12616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26166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