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目的論視角下林語堂《浮生六記》的翻譯策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6 15:16
本文關鍵詞:翻譯目的論視角下林語堂《浮生六記》的翻譯策略研究
【摘要】:《浮生六記》是清朝人沈復寫的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小說。作者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與妻子盡情享受文學藝術的可樂生活。其雋秀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恬淡自如的生活態(tài)度吸引了很多名士的向往。林語堂先生曾經說自己“素好《浮生六記》,發(fā)愿譯成英文”。林語堂先生深諳東西文化、精通中英語言,“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則是他文學道路的生動寫照。英譯本《浮生六記》一直被稱為是林語堂先生最見功力的譯作,因此很多學者對于此書的研究一直不斷,主要從文化差異、文化雜合、功能對等或后殖民理論等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與解讀,但是大多數(shù)研究比較零散,包括一些文化負載詞的研究,變譯現(xiàn)象的分析和其他英譯本的對比分析等。然而系統(tǒng)的從翻譯目的論角度研究此作品的還比較少見,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拾此譯本,在翻譯目的理論框架下全面分析《浮生六記》的翻譯特點及其原因。林語堂先生在《浮生六記》的英譯本中采用靈活的翻譯策略,大量使用增譯、刪節(jié)甚至改寫等翻譯技巧,力求以最大的力度向西方讀者傳遞中國文化。雖然在傳統(tǒng)理論中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忠實原則,但是該譯作卻在當時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這是傳統(tǒng)翻譯理論所無法解釋的,而弗米爾的目的論卻為解釋這一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翻譯目的論主張所有翻譯實踐所要依照的最基本的就是“目的法則”,也就是說譯文的目的掌控著翻譯策略的選取。由于譯文預期達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這也決定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的翻譯方法也不同,因此譯文是否充分實現(xiàn)了翻譯目的才是評判譯文優(yōu)劣的標準。翻譯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純語言的轉換活動,它更是不同社會文化之間的交流。本文首先對目的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再以此為基礎,運用目的論所采用的描述分析法,對林語堂自身的文化傾向對其翻譯文本選擇的影響,翻譯《浮生六記》時的目的,以及他在該目的指引下如何處理中國文化的傳達,如何處理語內連接,語際連接等方面進行了描述性的分析。其中對林語堂在文本選擇上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做了適當分析,林語堂自身得天獨厚的素養(yǎng)與此書的契合,對于實現(xiàn)翻譯目的大有幫助。最后得出結論,林語堂的英譯《浮生六記》實現(xiàn)了它預期中的要傳遞中國文化的目的,而且該翻譯是充分的。同時本論文的分析也表明翻譯目的論是可以解釋實踐中出現(xiàn)的一部分現(xiàn)象,能夠指引今后的翻譯工作走向新的方向。
【關鍵詞】:《浮生六記》 目的論 譯者主體性 翻譯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5
- 1.1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9
- 1.2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9-10
- 1.3 Literature Review10-13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Skopos Theory15-22
- 2.1 Historical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15-18
- 2.2 Basic Concepts of Skopos Theory18-22
- 2.2.1 Definition of Skopos18
- 2.2.2 Three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18-20
- 2.2.3 Contributions of Skopos Theory20-22
- Chapter 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or22-26
- 3.1 Fu Sheng Liu Ji by Shen Fu22-23
- 3.2 Lin Yutang and the English Versio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23-26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n’s Selection26-30
- 4.1 Lin’s Personality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26-28
- 4.2 Lin Yutang’s Cultural Inclination28
- 4.3 Lin Yutang’s Literature Inclination28-30
- Chapter 5 Lin’s English Version Viewed From Skopos Theory30-42
- 5.1 The Skopos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0-36
- 5.1.1 Amplification30-32
- 5.1.2 Deletion32-33
- 5.1.3 Edition33-34
- 5.1.4 Narration34-35
- 5.1.5 Adaptation35-36
- 5.2 The Coherence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6-39
- 5.3 The Fidelity Rule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39-40
- 5.4 Loyalty Principle40-42
- Chapter 6 Conclusion42-44
- Bibliography44-46
- Publications during M.A. Study46-47
- Author Profile47-48
- Acknowledgements48-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嫦;從《浮生六記》兩譯本看歸化和異化[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04期
2 李玉良;;林譯《浮生六記》的得與失[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本文編號:1043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enxuell/104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