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舞蹈論文 >

大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4 07:11

  本文關鍵詞:大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布朗族是一個有著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蜂桶鼓舞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布朗族文化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迄今仍然保存著鮮活的生命力而呈現活態(tài)。位于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南部大南直村的布朗族群眾將蜂桶鼓舞代代保留了下來,在當地民俗節(jié)慶活動中蜂桶鼓舞依然是最重要的表演項目。透過蜂桶鼓舞這一文化事項,可以解讀在舞蹈中所蘊含的文化功能以及民族共同感。 本文通過對大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的田野調查、入戶訪談以及相關文獻查閱,以布朗族的社會文化發(fā)展為線索,將作為布朗族文化特色符號的蜂桶鼓舞這一流傳近千年的民間舞蹈的歷史源流、表演方式、相關神話傳說以及其生成的歷史和人文環(huán)境完整呈現出來。同時,利用人類學相關理論,探討這一舞蹈所蘊含的文化功能與儀式功能以及在不同場域下蜂桶鼓舞的不同文化表達方式。通過以上兩方面的研究,再結合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比較法與歸納法的基礎上對蜂桶鼓舞的縱向傳承和橫向比較研究提出意見,并以布朗族蜂桶鼓舞的保護為例,探討舞蹈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長期積累的文化瑰寶。它不僅是各民族自我認同的歷史憑證,也是各民族得以延續(xù)的命脈。它與其他歷史遺存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胺沁z”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思維方式,是捍衛(wèi)國家文化主權和維護國民文化身份的根本依據。合理保護和利用“非遺”,對于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蜂桶鼓舞”的保護面臨嚴峻的形勢,很多矛盾凸顯。因此,本文立足于布朗族蜂桶鼓舞的現狀,運用田野調查、文獻搜集等方法,以及人類學/民族學的發(fā)展理論、文化相對論、地方性知識以及旅游人類學的相關理論視角來探討布朗族蜂桶鼓舞的基本特征、保護與開發(fā)的意義、保護與開發(fā)的現狀,以期發(fā)現其保護與開發(f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國內外的經驗中尋找保護與開發(fā)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參照物,從而為布朗族蜂桶鼓舞的保護與開發(fā)提供借鑒。
【關鍵詞】:布朗族 蜂桶鼓舞 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722.22
【目錄】:
  • 附圖3-5
  • 內容摘要5-6
  • Abstract6-8
  • 緒論8-30
  • (一) 選題緣由及意義8-11
  • (二) 理論研究綜述11-30
  • 1、布朗族與文化12-22
  • 2、布朗族的蜂桶鼓舞22-23
  • 3、民族學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3-30
  • 一、布朗族蜂桶鼓舞的生成環(huán)境30-46
  • (一) 地理環(huán)境與行政區(qū)劃30-33
  • 1、雙江縣概況30-32
  • 2、邦丙多概況32
  • 3、大南直村概況32-33
  • (二) 生計方式與經濟生活33-34
  • (三) 民族源流34-42
  • (四) 傳統文化42-46
  • 二、布朗族蜂桶鼓舞的內涵解釋46-61
  • (一) 蜂桶鼓舞的起源與民間故事46-53
  • (二) 不同場域下的蜂桶鼓舞53-55
  • (三) 蜂桶鼓舞的文化表征55-61
  • 三、蜂桶鼓舞所依托的節(jié)日——插花節(jié)61-65
  • 四、蜂桶鼓舞的文化功能65-69
  • 五、蜂桶鼓舞作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69-84
  • (一) 蜂桶鼓舞的傳承與保護69-77
  • (二) 不同話語下的蜂桶鼓舞77-82
  • (三) 他者眼光下的蜂桶鼓舞82-84
  • 六、結語:蜂桶鼓舞與非遺保護84-86
  • 參考文獻86-92
  • 附錄一92-95
  • 后記95-9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紅燕;趙興國;羅思遠;阿文興;;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變遷及其地理驅動力分析——基于施甸縣兩個典型布朗族村落的調查與思考[J];保山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楊竹芬;;邦丙布朗族的傳統紡織文化[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03期

3 黃彩文;;社會變遷中的布朗族文化——雙江縣一個布朗族村寨的人類學調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4 張曉瓊,李成武;國家指導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變遷——以云南布朗山布朗族為例[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年02期

5 李淑娟;;布朗族民俗價值解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王平;中國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無形遺產的保護與發(fā)展[J];中國博物館;2002年04期

7 賈銀忠;彝族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8 俸俊馨,劉紹彬,董慶保;試論布朗族教育現狀及對策——以雙江自治縣為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俸俊馨;從布朗族的喪葬文化窺探布朗族社會發(fā)展進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朱祥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價值理念[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謝道辛;;山區(qū)白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保護——云龍白族耳支歌個案研究[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楊鶴書;;布朗族怒族家長制家庭公社發(fā)展類型的比較[A];民族學研究第七輯——中國民族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3 顏思久;;布朗族農村公社的形成和特點[A];民族學研究第二輯[C];198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石安宏;雙江布朗族民間音樂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大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46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3446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d5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