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卦掌看中國古典舞身體的走留關系
【學位單位】:北京舞蹈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722.4
【部分圖文】:
它在習練時遵循的八個方位和剛?cè)嵯喑小⑼到惶娴倪\動之理與八卦的位置方向和象數(shù)之變一般,故而借作此拳種的名稱。“八卦”最早見于《周易》,自古傳播以來,八卦有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為大眾所熟知(圖1),因卦序位置順序的不同而區(qū)分,但其每卦的含義不變。當把兩卦按照各自的卦序連接起來時,便形成“S”和“C”的圖形(圖2),若將八卦相互搭配便會產(chǎn)生象數(shù)的不同變化,連接變“序”,進而會出現(xiàn)各種單層次或多層次、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連續(xù)連環(huán)的圓、圈、弧線和曲線。圖 1 伏羲先天八卦與文王后天八卦圖
八卦有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為大眾所熟知(圖1),因卦序位置順序的不同而區(qū)分,但其每卦的含義不變。當把兩卦按照各自的卦序連接起來時,便形成“S”和“C”的圖形(圖2),若將八卦相互搭配便會產(chǎn)生象數(shù)的不同變化,連接變“序”,進而會出現(xiàn)各種單層次或多層次、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連續(xù)連環(huán)的圓、圈、弧線和曲線。圖 1 伏羲先天八卦與文王后天八卦圖
首先,青龍的形象為眾人所熟知,上古星宿崇拜的神獸,《易經(jīng)》八卦中它是方位的代表即左青龍震卦,右白虎兌卦。其次,翻轉(zhuǎn)的身體“翻身”,說明了青龍在蜿蜒盤旋的身體上各部位有順序的進行了轉(zhuǎn)體(圖3)。為此,人們在模仿青龍翻身的行為時,均會運用到身體各部位的走留配合,再通過對神態(tài)的捕捉便能達到形神相似的境界。況且,這些動作都要在不斷地上身與下身的走留、走轉(zhuǎn)中表現(xiàn)出來。在習練八卦掌時,腳下不停歇地走轉(zhuǎn)好似游龍之相,變幻無窮,這便是走留關系中突出下身的“走”,此時上身為“留”;再到變掌換式時仿佛猿猴一般動作迅速、輕靈,表現(xiàn)出身形輕中不飄,重中不滯,這便是走留關系中突出上身的“走”,下身是“留”。如要做到以上所說的形神相似,并非輕松之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昊;;戲曲對中國古典舞的影響及發(fā)展探究[J];黃河之聲;2018年10期
2 張景;;淺談中國古典舞短句訓練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8年10期
3 袁琳;;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年07期
4 朱靜靜;;中國古典舞身韻中手的信息傳遞特征研究[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5 安娜;許保紅;;試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特征與訓練[J];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學術研究;2011年02期
6 謝雅;;芭蕾與中國古典舞把桿基訓的對比與運用[J];藝術研究;2017年01期
7 唐曉娜;;中國古典舞的推廣與教學[J];藝術研究;2017年04期
8 陳克強;;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脈絡——評《古舞探徑:中國古典舞形態(tài)構成與語言研究》[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7年06期
9 蘇婭;;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古典舞[J];舞蹈;2017年12期
10 唐敏;;關于戲曲元素與中國古典舞的相融性分析[J];戲劇之家;201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巖;中國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2 韓瑾;當代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發(fā)展[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3 江東;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蒲宇;“和”之美的肢體表達與運用[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2 李宇佳;高等師范院校中國古典舞教學的探索與應用[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3 馮偉杰;中國古典舞身韻動作原理探尋[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4 郝曉悅;中國劍文化精神在當代古典舞劍舞中的體現(xiàn)[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5 高澤煒;中國古典舞劇目《涼州詞》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特征[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6 閆偉康;“課堂”與“舞臺”[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7 張雷;中國古典舞“武生”題材的轉(zhuǎn)化與重塑[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8 湯含雨;昆舞風格分析[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9 鞠施詩;品味袖舞[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10 線譜;中國古典舞身韻進入舞蹈語言創(chuàng)作的可行性途徑分析[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本文編號:2854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dlw/285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