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歌唱中思維與聽覺的重要性
發(fā)布時間:2017-12-04 19:09
本文關鍵詞:論歌唱中思維與聽覺的重要性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也隨之不斷的豐富和提高,聲樂藝術作為大眾審美文化的一種,在網(wǎng)絡、電視等現(xiàn)代傳媒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之下,已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認為“藝術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由于時代的變遷,人們在不同時期對于文化和音樂都有著不同的審美意識,這種對音樂審美的變遷也反映出了了不同時代聲樂受眾群體審美文化的變遷。伴隨著這種變遷,人們對聲樂藝術的審美水平日益提高,因此歌唱者需要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科學的聲樂訓練。筆者在學習民族聲樂演唱和歐洲美聲唱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歌唱中的發(fā)聲必須從思維開始,只有在思維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樹立并發(fā)出理想的聲音。而對于學習聲樂演唱方法而言,聽眾對音樂的審美是它改變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對于某種發(fā)聲技巧的運用和掌握,最終是對這個時期審美觀念的接納過程。同時在學習聲樂技巧當中容易產(chǎn)生許多的聲樂誤區(qū),因此聽覺在學習和演唱中也至關重要。從情感表達的角度而言關鍵在于對作品風格的準確把握,和與之風格相符合的聲音使用,更重要的是語言的準確表達。從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而言,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先生認為“一個人的藝術境界,乃是其人格的體現(xiàn),是自然而然形成,而不是刻意求新,,力求突破。” 在這里筆者首先在闡述聲樂藝術與思維的關系及聲樂器官構造與運用的基礎上,對民族傳統(tǒng)唱法與美聲傳統(tǒng)唱法進行探討。試將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與民族的語言、民族的風格、民族的感情相結合起來。其次,筆者通過對歌唱中所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分析闡明聽覺在歌唱藝術中的重要性從而幫助演唱者避免聲樂學習中的誤區(qū)。再次筆者通過對審美文化的審視,來闡述對于歐洲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在不同時代下,人們對其審美的變遷,和歌唱者所展現(xiàn)的不同藝術風格。通過對各個時代音樂審美文化存在的特點和發(fā)展的總結,為熱愛聲樂演唱的同仁提供更多的資料,幫助學習者了解社會大眾對于聲樂的審美需求,使自己的演唱適應時代、社會和生活。在此,筆者希望能為我國的聲樂藝術事業(yè)盡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忠正;;探究根植于本土文化下的中國民族聲樂教育與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0年15期
2 王曉紅;;民族聲樂的審美價值[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楊加力;;中西聲樂藝術文化內(nèi)涵新論[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黃涌智;;聲樂中“正確聲音”概念芻議[J];教育探究;2007年02期
5 楊莉;;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底蘊[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石惟正;;走出對民族聲樂認識的誤區(qū)——中國民族聲樂的本體結構及其審美[J];人民音樂;2008年07期
7 陳自勤;;聲樂藝術中的個人演唱風格[J];人民音樂;2010年05期
8 施淑靜;;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淵源與內(nèi)涵[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9 劉昌明;;聲樂教學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與民族傳統(tǒng)教育[J];藝海;2006年02期
10 陳慧慧;;關于民族聲樂的發(fā)展[J];民族音樂;2010年05期
本文編號:1252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252031.html
教材專著